红极一时的创业典范柔宇科技,接连被曝光大规模欠薪、强制员工休假……这引发了人们对柔性显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
撰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曾经红极一时的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接连被曝出大规模欠薪及强制员工休长假等负面消息。
距离柔宇科技宣布部分员工放长假时隔一个月,据媒体报道,5月7日,有柔宇科技员工透露,目前自己被欠的工资已经到账。此外,其向公司咨询工资事宜时,相关人士口头回复称资金将分批次到账,第一批先发放在职和离职未仲裁的员工,仲裁员工需要等第二批。该员工透露,目前自己尚不知道具体的资金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资本捧红的柔宇科技,这一次似乎正被资本远离。大规模欠薪虽暂时得到援手,但曾经的行业独角兽,仍未脱离危机。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柔宇科技,是全球较早进入柔性显示技术研发的企业,也是最早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厂商,在科技界和资本界都曾经名噪一时,甚至被认为是深圳创新创业、自主研发的一张“金名片”。但这家较早上路的柔性显示企业,在两度冲击IPO失败后,各种经营层面的问题集中暴露,如今更因欠薪问题而备受关注。
在国内诸多独角兽创新公司发展趋好的当下,柔宇科技何以至此?曾被誉为“折叠视界”“折叠未来”的柔性显示技术,会因柔宇科技跌落神坛,而就此折戟沉沦吗?
◇ ◇ ◇
高开低走,亏损超额
柔性屏独角兽跌落神坛
2019年被认为是“折叠屏手机元年”,这一年秋季,折叠屏手机开始加速产业化,OPPO、三星等品牌陆续发布折叠屏手机。但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世界上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就由中国企业柔宇发布了,并在2019年第一季度率先量产发货。
事实上,在柔性电子技术的创新研究上,柔宇科技早就走在了时代之前:创始人刘自鸿是斯坦福大学博士,也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2012年,柔宇科技就开始布局柔性屏产业;2014年就开发出了厚度仅有0.01mm、最小卷曲半径1mm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2018年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屏手机;2020年推出第三代蝉翼全柔性显示屏……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售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图片来源/柔宇科技官网)
2020年,柔宇科技估值已达60亿美元(约人民币381亿元)。在国内前20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中,柔宇科技排名第12名,被公认为行业独角兽、深圳创新创业的“新名片”。
俗话说“盛极必衰”,柔宇似乎印证了这句成语的准确性:两度冲击IPO(上市)未果后,不利因素和负面新闻接踵而至。
2020年1月,柔宇科技计划在美国上市,筹集约10亿美元资金,但最后不了了之;这年12月底,柔宇科技转战国内市场,冲击科创板,但仅仅过了2个月,2021年2月,柔宇科技主动撤回IPO科创板申请。
在招股书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柔性屏独角兽”的经营状况不甚理想: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5.17亿元,累计亏损却达到31.95亿元。且因为研发成本过高,未来可能持续亏损。
(数据来源/柔宇科技招股书)
在产能上,柔宇自建的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但从柔宇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实际年产能最高的2019年也仅有31.4万片。《中国企业家》曾经报道,一位华为知情人士解释,华为没有采用柔宇的产品,就是因为其在产能和良率上的问题。
◇ ◇ ◇
看到价格被劝退
柔性显示屏为何成本高昂?
柔宇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柔性屏产业的关注,其中之一便是当下柔性屏昂贵的价格。
柔性屏手机有多贵?目前华为Mate X2超过1.7万元,三星FOLD 2价格在1.2万-1.7万之间,VIVO最新发布的折叠手机X Fold价格也在万元左右。即便是销量欠佳的柔派2手机,价格也在8000元左右。
这样的定价远高于各品牌非折叠屏旗舰机的售价,价差甚至达到了2倍更多。不少有心购买者也被价格直接劝退了,居高不下的成本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
柔性屏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OLED只需要一片盖板,通过蒸镀其上的显示材料,无需背光灯就能自发光。如果将盖板从玻璃换成塑料薄膜,就能让OLED面板具备柔性化特征,在轻薄的同时实现可弯曲的功能。
但实际操作起来,除了必备的OLED显示面板单元以外,关键材料还有柔性盖板薄膜、偏光片、支撑膜和泡棉等等。这么多复杂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还要做到使用数十万次折叠不出问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拿盖板材料来说,许多柔性屏幕厂商选择了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作为盖板。但与基板不同的是,作为盖板的聚酰亚胺必须是无色透明的,而聚酰亚胺本身是淡黄色的,这就对聚酰亚胺的制备提出了很高要求。
▲京东方“面向移动应用的高分辨率柔性可弯折AMOLED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图为项目团队设计的多膜层堆叠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华为在2020年发布的Mate Xs折叠手机,售价高达17000元,采用的就是双层航天级聚酰亚胺柔性材质,强度比单层提升80%,才让手机实现了更好的弯折,也有效避免了漏光。
第二是支撑屏幕折叠的铰链技术。在柔性屏当中,“最小弯折半径”(R角)决定了折叠屏被“折”起时,弯折处圆弧的大小。R角数值越小,折叠屏幕的贴合性就越好,就能越接近“对折”的效果。此外可折叠柔性屏幕在多次反复折叠后,其屏幕是否能保持平整,也是个重要问题。
同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折叠柔性屏手机还必须有个核心结构设计,那就是位于屏幕折叠中心的铰链。铰链可有效防止屏幕被过度扭曲伤害,也能够让屏幕尽量完美合拢和摊平展开,同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之前柔宇发布的柔派1手机,就出现无法很好贴合在一起的现象,从侧面看,弯曲部分会留出一大块缝隙。而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手机合拢后基本看不到太大缝隙。这就是铰链设计和制造工艺差异所导致的。
三是柔性折叠屏对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解释说,柔性屏的发光材料OLED是有机材料,虽然可以自发光,但是不能透水透氧,既要防止和水氧接触,也要能自由弯曲,封装难度自然就会很高了。
四是制造技术上,当下主流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虽然投产较快,但严重依赖硅材料,工艺流程复杂,导致单条生产线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企业短时间内无法收回成本,也是导致柔性屏价格过高的重要原因。
▲2018年11月17日,第20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图为柔宇科技展示的柔性屏时尚礼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
产学研用鸿沟需跨越
柔性屏未来前景广阔
以柔性屏幕为代表的柔性电子技术,曾经被列入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在电子产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范围与发展潜力。但作为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享有一定名誉的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从神坛跌落以后,不少人发出质疑,柔性屏制造到底是不是赔本赚吆喝?柔性电子显示行业会因此折戟沉沦吗?
柔性屏制造赚钱吗?就当下的市场环境而言,答案是否定的:京东方是我国面板制造的龙头企业,数据预测,其生产的柔性OLED屏,到2022年年底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达22%,排名世界第二,比第三名的LG高出了14个百分点。
但即便如此,京东方生产柔性屏也没有挣到钱: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曾在业绩交流会上披露,公司2021年柔性屏出货量6000万片,产线依然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的目标是1亿片,会尽快实现包含折旧费在内的盈亏平衡。
以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赚不到钱并不意味着行业没有发展。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柔宇短时间内无法规避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还要面对三星、京东方等强劲的竞争对手,目前面临一些困难是正常现象。
“但柔宇的困境与当下柔性屏发展的大趋势并不矛盾,因为柔性屏很可能是未来显示技术当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好比智能产品的‘装修材料’,大市场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0.01mm柔性屏(图片来源/柔宇科技官网)
项立刚介绍说,除了手机以外,柔性OLED屏幕还可应用在电视、智能手表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上。除此之外,在日用品、电气设备、广告显示设备等诸多领域,柔性屏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契合度。
例如全新上市的蔚来ET7轿车,其中控屏使用的就是由京东方生产的12.8英寸柔性AMOLED显示屏,不仅外观新颖,分辨率和显示效果也更高更好。
据显示及半导体行业专业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折叠智能手机对柔性OLED的需求量将达到380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1%。美国商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49.4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4.71%。
▲北京京东方总部高科技柔性屏样品(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国内情况而言,目前手机厂商更多把柔性折叠屏手机当做高端旗舰产品来售卖,而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大多还未使用柔性OLED面板。但随着未来更多产能的释放和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国内人口优势,市场前景同样良好,中国柔性OLED在全球的份额也会明显上升。
不过就当下情况而言,柔性屏产业还处于发展时期,很多技术尚不成熟。在《通信世界》总编辑刘启诚看来,“在重量、耗电量、价格、防水性和耐用性等主要指标上,折叠屏相较单屏手机几年内都会‘居于劣势’,这期间折叠屏手机,很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高端机类型的小众产品。”
柔宇事件虽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限,但也警示我们,创业不是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成果累积,而是要在创新的同时,提升整体竞争力,最终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柔宇也只是抛砖引玉的案例,柔性屏行业如何跨越“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鸿沟,努力把前沿科学进展与先进技术,转换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产品,尽快实现“降本增效”,推动更多应用落地,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