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儿童健康 科学认识维生素D营养相关问题

医路信息·科普中国
传递医学信息,专注优质内容,传播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
收藏

推荐理由:预防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是儿童保健工作重点之一,血清25(OH)D检测方法日益普及使得通过检测血清25(OH)D可以明确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长期维生素D缺乏的结果,随着对维生素D与健康关系认识的加深和检测技术的提高,对佝偻病的管理上升到对维生素D缺乏的管理。同时,各类维生素D制剂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临床医生科学使用。近期出版的《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了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旨在指导儿童健康工作者的临床实践。

内容要点

该指南针对维生素D营养相关16个临床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部分建议如下:

建议用血清25(OH)D水平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其水平在>50~125 nmol/L为宜,<30 nmol/L时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风险增高。对儿童补充常规推荐量的维生素D前无须监测血清25(OH)D水平。

维生素D治疗中,建议每隔3~4个月监测血清25(OH)D水平以评估治疗反应,直至达到适宜的25(OH)D水平,此后每6个月监测1次。血清25(OH)D达到目标治疗水平后,不必进行后续监测。

血清碱性磷酸酶不能直接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间接提示营养性佝偻病的诊断。阳光照射是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方法。当阳光照射受限时,宜额外补充维生素D。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至少400 U/d。推荐每日维生素D口服补充的方法;当依从性差时,可采取间断大剂量维生素D口服方法;对于胃肠道疾病患者,可采取间断大剂量维生素D肌内注射方法。

建议优先选用维生素D3制剂。不建议使用活性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营养性佝偻病。建议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保证膳食钙的摄入量,并根据所在地区及儿童营养状况补充维生素A。

——原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5):387-394.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1230-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