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韦伯望远镜的优势在哪?近期任务已确定,会有令人震撼的发现吗?

时空通讯
原创
探索奇妙的世界,愿与您一起同行。
收藏

备受瞩目几十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后面简称“哈勃”)近期遭到了冷落,人们的目光都转移到空间望远镜的“新贵”韦伯望远镜(后面简称“韦伯”)上了。我们不能因为“哈勃”年老色衰,就喜新厌旧,忘记她为人类宇宙探索立下的奇功哦。

那么,“哈勃”与“韦伯”到底有什么不同,后起之秀“韦伯”的强势又在哪儿呢?

简单地说,这两台望远镜的区别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观测的方式不一样。“哈勃”主要采用可见光和紫外光观测,波长介于200纳米到2.4微米之间;而“韦伯”观测波长在600纳米到28微米之间,主要在红外波段观测。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穿透云雾能力强,能够观测到更远更清晰的图像。

其次,主镜口大小不一样。“韦伯”主镜口为6.5米,是“哈勃”的2.7倍;“韦伯”的聚光能力是“哈勃”的6倍以上。因此“韦伯”能够看到比“哈勃”更暗更远的天体,“哈勃”能看到星等30等的天体,最远看到了134亿光年;理论上“韦伯”能够看到138亿光年,比“哈勃”推进了4亿光年,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刚开始的婴儿宇宙。

再次,轨道高度不一样。“哈勃”是在近地轨道,距离地球只有575公里;而“韦伯”定位在L2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150万公里。因此,它们一个是围绕着地球转的地球卫星,一个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太阳卫星,层次完全不一样,相对“哈勃”,“韦伯”远离地球等天体,环境更宁静,没有大气湍流干扰。

当然,“韦伯”也有不如“哈勃”的地方,如距离太远,无法维护,因此必须一次成功,如有问题就前功尽弃;而哈勃刚发送上天就出了问题,由于其在近地轨道,曾经派出航天飞机和宇航员多次进行维护,否则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

在造价上,“韦伯”发射时就已经花费了100亿美元,是“哈勃”包括这么多年来制造、运行和维护费用总和的5倍。“韦伯”保证万无一失,一再推迟发射修正,设计建造时间花费了25年;“哈勃”的服役期限已经达到了22年,“韦伯”的计划服役期只有10年。

韦伯望远镜已经看到了什么?

总体上,韦伯望远镜才刚刚调试完成。因为采用红外波段来观测远方天体,要求环境条件非常苛刻,周围不能有任何热源辐射,望远镜本身环境温度要降到接近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一般称为0 K,用摄氏度表示为-273.15℃。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因此,“韦伯”才必须运行在远离地球没有或极少热辐射干扰的空间,望远镜本身还要用自带的液氦降温。

为了阻挡太阳的光辐射,“韦伯”配置了一个巨大的遮阳伞,打开有一个网球场大小,“韦伯”主镜和重要仪器就躲在遮阳伞的阴影中,永远在寒冷的暗处窥视着宇宙。“韦伯”的主镜温度要降到零下223摄氏度以下,近红外仪温度要降到零下233摄氏度以下,中红外仪要冷却到零下266摄氏度以下。

而发射时,为了将庞大的望远镜装进狭小的火箭头部,整个望远镜的主镜和遮阳伞都要折叠起来,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才缓缓打开,打开后要对镜片焦距进行重新调校,这样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韦伯”是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5日上午13时15分在法属某基地发射升空的,一个月后到达了预定的L2拉格朗日点,并完成了打开主镜、遮阳板,照了第一张照片。当NASA在2月12日公布这张照片时,曾令许多人大失所望。

这张图片上有模模糊糊的18个星光,NASA宣称这是“韦伯”耗时25个小时,拍摄了1500多张照片合成的。这只是一颗叫HD 84406的恒星照片,只不过是“韦伯”主镜的18片六角小镜各自为政拍摄出来的不同角度图像,因为这18片小镜片刚刚伸展开来,还没有对焦。

原来这是一张为了取得调焦参数的测试照片,这18片小镜片各自为政,当然就出现散光了。当经过调校,18片小镜子的星光都聚焦在一点时,令人振奋的一幕出现了,一颗璀璨清晰的恒星出现了,由此预示着“韦伯”成功到达自己的岗位,一切正常!

此后几个月,“韦伯”一直在精细的调校中。3月16日,“韦伯”科学团队又公布了一张名为2MASS J17554042+6551277的明亮恒星图片,这张图片已经不是合成的,而是所有镜片一起工作拍下的恒星单一图像。科学家们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太空拍摄的分辨率最高的红外图像。

2022年5月2日,NASA宣称,“韦伯”已于4月28日完成了校准,经过全面审查,“韦伯”搭载的四台科学仪器能够拍摄到锐利、聚焦良好的图像。由此,象征着“韦伯”已经进入了正式服役期,开始大展身手了。

“韦伯”现在准备“看”什么/

“哈勃”已经“看”到了129亿光年的恒星,134亿光年的星系,“韦伯”能超过吗?

NASA早就扬言,“韦伯”要带给人们更大的惊喜,在“哈勃”视力上再往前推移4亿光年,就是在“哈勃”看到134亿光年星系基础上,能够看到138亿光年的天体。

我们知道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38亿年前,如果能够看到138亿光年的距离,就能看到大爆炸第一缕光!宇宙大爆炸理论迄今为止这还是一个假设,如果看到了138亿光年大爆炸的第一缕光,这个科学假设就得到验证,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科学壮举啊。

从此,宇宙发展演化史会越来越清晰,从而解决了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未来会怎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未来归宿这种困扰了人类千万年的问题。

不过,科学家们似乎还不急着揭开这个“远视”谜底,而是先解决“近视”目标。就在前两天,NASA宣布了“韦伯”的近期任务,开展对两颗行星的观测。这是两颗典型的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后同),被人们称为炙热的“超级地球”

它们一颗叫LHS 3844 b,一颗叫55 Cancri e,分别距离我们为49光年和41光年,这两颗星球都是岩石星球,但都距离主恒星很近,由此非常炙热。

科学探索和研究认为,生命和文明一般只能发生在行星上面,而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其他的任何行星、卫星或矮行星,都没有发现生命,更没有文明迹象,因此早在上世纪,科学家们就开始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迄今,科学界通过各种望远镜,已经发现了5000颗系外行星,这些系外行星距离我们最近的只有4.22光年,最远的则有数万光年。

但凭着人类现在的观测手段,最高级的望远镜连系外恒星都无法看清,更别说系外行星了,即便只有4.22光年的比邻星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太远了,不能在我们的视网膜形成一个最小分辨角,再大的望远镜也只能看到一个光点。

而行星就更看不到了,之所以被发现绝大多数是通过掩星法或视向速度法发现的。所谓掩星法就是当这颗行星夹在我们与恒星视向的中间时,会遮挡恒星一点点光芒,通过仪器分析恒星的光变现象就能够得到这中间是否存在一颗行星;再根据行星与恒星互动产生的引力摄动,来计算出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和质量等等。

由此,人们对“韦伯”寄予了重大期望/

由于系外行星用光学望远镜基本看不见,而“韦伯”采用的是红外线观测,只要有温度的物体就会发出红外线,这样,光学望远镜看不见的行星,“韦伯”能够“看见”。因此,人们就希望“韦伯”能够帮助解开一些地外行星的谜团,哪怕是很近的行星。这就是我说的所谓“近视”目标。

LHS 3844是一颗光度不高的红矮星,围绕着这颗红矮星的行星LHS 3844 b直径约为地球的1.3倍,距离主恒星只有约90万公里。不过由于红矮星温度低,辐射到这颗行星的能量还不足以融化岩石,表面温度只有约525摄氏度,比金星表面温度高一些。

LHS 3844 b公转速度较快,11个小时就围绕着恒星转一圈。“韦伯”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其搭载的中红外装置MIRI,通过中红外光谱分析,得到这颗行星不同的岩石成分,从而确定其地表构成,并确定其有没有大气圈。

55 Cancri e是一颗质量为地球8.63倍的岩石行星,距离恒星只有约230万公里,公转周期为18小时,其主恒星是一颗类太阳恒星。太阳当然比红矮星温度高很多,因此这颗行星非常热,白天表面温度可达2400摄氏度。熔岩温度才900~1200摄氏度,铁的熔点才1535摄氏度,因此这颗星球的向阳面只能是熔融状态。

有研究认为这颗行星已经被恒星潮汐锁定,就是一直一面朝着恒星,这样这颗行星的一面就永远是熔融的炙热,而背向恒星的一面就永远是酷冷;还有研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有浓厚的大气,成分是氧或氮。

但这些都无法确定,存在争议。光学望远镜无法分辨这些,而韦伯望远镜的红外光谱分析有可能解开这些谜团。而研究这两颗行星,对弄清地球形成早期是个什么样子可能会有较大帮助。

“韦伯”的后期任务,我想光是系外行星就够其忙一阵子了。在已经发现的5000余颗系外行星里,有不少处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这些行星常被炒作成什么地球大表哥、地球兄弟、地球2.0等等,有研究认为有些星球上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或许会存在生命。

但由于光学望远镜看不见,一直只能猜想。虽然过去也有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ISE)和斯皮策望远镜(SST)这类采用红外线波段观测的望远镜,但相比“韦伯”就是小巫见大巫,太小儿科了。仅就主镜直径而言,“广域”只有40厘米,“斯皮策”只有85厘米,“韦伯”则有6.5米。因此,它们得到的辨识度和清晰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见上图)。

这才是“韦伯”的巨大价值所在。人们不但希望“韦伯”将来能够看到宇宙的起源,还希望能够发现地外生命和文明,如果真能够如愿,那将是人类科学发现的巨大突破,惊世骇俗。

对此各位怎么看?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敬请理解合作。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人们不但希望“韦伯”将来能够看到宇宙的起源,还能够发现地外生命和文明,那将是人类科学发现的巨大突破。
2022-05-31
华科普
大学士级
“韦伯”的辨识度和清晰度很高,希望将来能够看到宇宙的起源,更希望能够发现地外生命和文明!
2022-05-31
科普6232
贡士级
“哈勃”和“韦伯”各有千秋,“哈勃”已经给人类创造价值,希望“韦伯”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惊喜。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