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男女,其实肝脏也分“男女”。
每个性别都有特定的出厂设置,成年男性自然对应“男”肝,女性自然应该对应“女”肝,但是你知道吗,在每一个昼夜节律紊乱的夜晚,你的肝脏都在悄悄的进行一场“变性手术”!
2022年3月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昆士兰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昼夜节律紊乱引发了内分泌适应,让男性患病的肝脏经历了一次“变性”(性别转换)。该研究认为,昼夜节律紊乱或通过影响激素水平来保护肝脏。
来源:维基百科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肝脏是呈性二态的,这意味着男性和女性肝脏的代谢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所承担的生殖任务不同,所以肝脏的代谢过程也存在性别差异,和男性相比,女性的肝脏更容易合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进而储存脂肪,而男性的肝脏却使得脂肪酸更容易被氧化分解,这可能与女性需要储存必要能量以维持生殖能力,保证在怀孕等合适的时候动员能量储备,为胎儿生长提供必须的养分,保证后代健康生长有关。
并且为了繁衍,性激素在其中也巧妙地调节肝脏的生理功能。
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肝脏“变性”,当男性的肝脏器官长期受到睡眠不足、昼夜混乱导致的肝脏病变时,男性肝脏会接受更多的雌性激素,代谢方式开始逐渐向女性肝脏代谢方式转化。
来源自制
早在2018年6月14日,由Della Torre等人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对雌性和雄性小鼠代谢差异的研究发现,雌雄小鼠的肝脏代谢过程有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在短期禁食过程中,雌性小鼠的肝脏中与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的水平较高,表明有利于脂质合成的进行。
来源 CellMetabolism
之后,研究人员继续拿小白鼠做实验(小白鼠内心OS:就知道又是我),将小白鼠的BMAL1(转录因子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运蛋白样1)基因组给单独敲除,这个基因组的缺失可以使其全身昼夜节律紊乱。
在小鼠研究中发现,BMAL1的缺失将导致雄性小鼠肝脏出现“雌性”化,且更容易肥胖,但是意外发现基因组的缺失可以防止脂肪性肝炎、炎症和纤维化,推测可能是这种导致肝脏“变性”的雌激素在发挥着保护作用。
针对这一神奇的现象,人类本性的好奇驱使,当然也要看看自己是否也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啦。于是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了人类志愿者肝脏活检的样本。
2022年3月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队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也就是不规律的作息)会引发内分泌的适应现象,让男性患病的肝脏经历了一次“变性”(性别转换)。
该研究认为,昼夜节律紊时,男性肝脏会接受更多的雌性激素,代谢方式开始逐渐向女性肝脏代谢方式转化,以此来保护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那这样,有的男性会顺着这个研究结果向外发散:那岂不是美滋滋,反正有雌性激素保护,这是不是说明男性比女性更能“肝”呢?
来源维基百科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在小白鼠身上发生的奇迹并没有在人体上发生,虽然人类肝脏对疾病的反应也是使“男肝”变“女肝”,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变性方式就是好的而完善的转化机制,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样本中,这一转化的过程并没能阻止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增加。
肝脏纤维化,是指各种损伤因素导致肝脏损伤的纤维组织增生。就像是尖锐的物品划伤脸以后,留在脸上的伤疤一样,肝脏纤维化也是肝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疤痕修复反应。
经常熬夜、酗酒等不良行为,会导致这些“疤痕”累积,后果可想而知,会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肝脏,是人体内的“解毒工厂”,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任。不管是来自体内,还是来自体外的各种药物和毒物,都能在“神医”肝脏的作用下彻底分解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者直接以原形排出体外。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肝脏是珍贵的,重要的。
所以天上并不会掉下馅饼,如果你没有像大佬一样,天生就有许多肝可以“肝”的话,那还是好好睡觉,健康作息,保护好你的小心肝儿吧~
END
审核:武新胜,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生。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