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为中风,现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病因,且是单病种致残最高的疾病。在我国,每 12 秒就有 1 位新发卒中患者。
脑卒中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对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从而降低脑卒中的疾病负担。
目前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使用的是「8 + 2」项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 8 项危险因素;以及个人脑卒中病史、TIA 病史 2 项既往史。
1、高血压
1)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 90 mmHg。
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即使血压低于 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而 SBP ≥ 140 mmHg 且 DBP < 90 mmHg 定义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诊室外血压具有重复性,在家自测血压 ≥ 135/85 mmHg,24 h 动态血压 ≥ 130/8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干预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心脏健康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补充饮食中钾摄入、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
对于 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 10% 且平均收缩压 ≥ 130 mmHg 或平均舒张压 ≥ 80 mmHg 的人群,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 10% 且平均收缩压 ≥ 140 mmHg 或平均舒张压 ≥ 90 mmHg 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使用。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3)干预目标
普遍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
2、糖代谢异常
1)诊断标准
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 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检测 ≥ 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 ≥ 11.1 mmol/L。
2)干预措施
包括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首先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糖尿病合并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 5.6 mmol/L)患者应使用苯氧酸类药物。
3)干预目标
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血糖 < 10.0 mmol/L。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 控制目标为 < 7.0%。
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控制目标 < 6.5%;
对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建议 HbA1c 目标 < 8.0%。
3、血脂异常
1)诊断标准
表 1. 中国 ASCVD 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
2)干预措施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例;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他汀不耐受者、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3)干预目标
已诊断 ASCVD 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
①LDL-C ≥ 4.9 mmol/L(190 mg/dL);
②LDL-C 1.8 mmol/L(70 mg/dL)~ 4.9 mmol/L(190 mg/dL)且年龄在 40 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不具备以上情况的个体,按照 LDL-C 或 TC 水平、有无高血压及其他 ASCVD 危险因素个数,将 ASCVD 10 年发病平均危险按 < 5%,5%~9% 和 ≥ 10% 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对于 ASCVD 极高危者,他汀治疗 LDL-C 目标值应 < 1.8 mmol/L 或降低 ≥ 50%;
高危者 LDL-C 目标值应 < 2.6 mmol/L 或降低 50%;
中危和低危者 LDL-C 目标值应 < 3.4 mmol/L。
4、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
1)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合并心房颤动,推荐口服华法林(INR 2.0~3.0)进行抗凝治疗;生物瓣置换术后 3 个月内、二尖瓣修复术后 3 个月内合并心房颤动,推荐口服华法林(INR 2.0~3.0)进行抗凝治疗。
2)根据 CHA2DS2-VASc 评分:
表 2. CHADS2 评分和 CHADS2-VASC 评分
①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男性 ≥ 2 分、女性 ≥ 3 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治疗,可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依度沙班等)或华法林(INR 2.0~3.0)。
②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男性 = 1 分、女性 = 2 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可考虑口服抗凝药,选用抗凝药物的种类需要根体化原则确定。
③ 对于 CHA2DS2-VASc 评分男性 = 0 分、女性 = 1 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抗凝治疗。
3)心房颤动(CHA2DS2-VASc 评分 ≥ 2 分)合并终末期肾病(肌酐清除率 < 15 mL/min)或透析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4)有抗凝治疗适应证,但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或在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栓塞事件,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5、吸烟
吸烟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是明确的。
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烟碱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6、饮酒
饮酒者尽可能减少饮酒量或戒酒。
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 25 g,女性不超过 12.5 g。
7、缺乏锻炼
个体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健康成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每周 3~4 次,每次持续约 40 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 1 小时站起活动 2~3 分钟。
8、超重与肥胖
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
9、既往脑卒中、TIA 病史
在上述危险因素控制基础上,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建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阿司匹林 50~325 mg/d,或氯吡格雷 75 mg/d 为首选药物;阿司匹林 25 mg + 缓释型双密达莫 200 mg,2 次/d 或西洛他唑 100 mg,2 次/天可作为替代。
了解以上8+2危险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管理,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