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及其团队的《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是基于人体对缺血缺氧的适应本能,探索如何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一是首次提出“低氧组织适应”学说,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脑保护作用,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机制;二是首创“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新方法,证实其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揭示“干预外周、保护中枢”机制;三是研发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专用设备,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临床转化;四是建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新策略,制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脑血管病》的国际指南,向全球推广远隔缺血适应技术。
1、什么是远隔缺血适应?
远隔缺血适应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机体内源性抗缺血性损伤能力,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的适应,进而提高其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减轻相关器官或组织因缺血带来的损害。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易于普及等优点。
比如:对胳膊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诱导心脏、脑、肾脏等机体重要的组织或器官产生抗缺血损伤能力。当脑血管、心脏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相应的脑梗死、心肌梗死时,缺血适应训练增强了脑组织、心脏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因缺血带来的损害,是一种临床可行、易于实施和推广的方法。
2、远隔缺血适应的发展由何而来?
1986年美国学者Murry等研究发现,对狗进行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对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先对其进行4 次阻断血流和恢复血流(各持续5 min)的训练,之后再将前降支持续结扎40 min,发现最终心肌梗死面积减少75% 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预适应”。
美国学者Przyklenk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之前,对另外一支动脉进行4 次阻断血流和恢复血流(各持续5 min)的训练,心肌梗死面积仍可减少70%。于1993年,Przyklenk等提出了“远隔缺血适应”。此研究所用的方法即为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的雏形。
2006年,国内学者Li等通过在兔子上进行实验,报道了通过对肢体进行反复的血流阻断与恢复,也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心肌损伤。
随后几年,宣武医院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用于临床的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实施方法,即“肢体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应运而生,2010年左右并应用于临床。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所接受。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已被报道可在多种脏器或组织实施应用,但最便于临床普及和应用的方式仍为通过单侧或双侧肢体实施缺血刺激来诱导缺血适应。
3、为什么不直接在颈部对脑组织进行缺血训练呢?
有人曾提出疑问,能否在颈部进行缺血适应训练,训练部位与脑组织离得近,这样效果不是更好吗?脑是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其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极其敏感,当脑组织完全缺血或缺氧几分钟即可导致某些特定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死亡。所以,禁止在颈部做缺血适应训练。
而上肢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远不及脑部,反复进行的短暂血流阻断和恢复,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又能起到诱导缺血适应的效果。
4、可以在腿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吗?
在腿部做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患有下肢静脉血栓。而在腿部做训练,有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的风险,严重时肺栓塞会危机生命。因此,不建议在下肢做远隔缺血适应训练。
而上肢经常处于活动状态,长血栓的可能性比下肢小得多,所以在上肢做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是安全的。当上肢有水肿、炎症、骨折等情况发生时,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时不能在胳膊上做远隔缺血适应训练。
5、哪些人适合使用这个训练?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在脑中风、脑出血、心脏病、手术术中保护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易发生脑中风的患者;
2.曾经发生过脑中风的患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症状;
3.单条或多条头颈部血管狭窄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
4.单条或多条头颈部血管闭塞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
5.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的诊疗方案中需要使用此训练的患者。
6、如何进行远隔缺血适应训练?
普通血压计是简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普通血压计的训练方法:把血压计袖带,绑在比正常测量血压稍高的位置;水银柱加压到200 ㎜Hg左右,停留5分钟,会感到手臂酸麻,然后放气。如此5个循环,能较好预防脑卒中。
也可以选择专利远隔缺血训练仪--宣医通
7、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此训练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坚持锻炼,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效果更佳。
2.此训练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仍需照常服用;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的服用;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的应用等。
3.此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建议先从方案1开始,每7-14天调整一次方案,最终长期使用方案4,或遵医嘱使用特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