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芒种气候特点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
这一时期,我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但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农事活动“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芒种时期,气温会显著升高;雨量也十分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适合播种也适合移栽移。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之后再播种的成活率会越来越低。
芒种民俗
送花神
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煮梅
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开犁节
浙江一些地区有“开犁节”,在芒种当天举办。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
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在日常起居方面,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午休可助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这里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洗澡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
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日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邪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芒种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勿露脊梁,多练调息功。在这个节气中,大街小巷开始有些人光着脊梁,认为这样凉快,其实并非如此。众所周知,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代谢等多种功能。在人体皮肤上有几百万个汗毛孔,每天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可带走身体不少热量。当外界气温超过35℃,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加速散热,使体温不至于过度升高。此时若光着脊梁,不穿衣服,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且不能通过蒸发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而感到闷热。
养生小贴士
芒种时节虽然忙
但要注意作息有度
中午适当小憩
注意防暑降温
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恼怒忧郁
适当运动
宜在早晚时间散步、慢跑、游泳等
饮食宜清淡
应多食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健身小课堂芒种时节,我们推荐一个动作
V字对抗支撑
绷紧腹部,背部挺直
屈膝抬腿,勾脚尖
双手与膝盖用力对抗
保持静止
整个腹部始终有紧绷感
手与膝盖的对抗力越强
则紧绷感越强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名医传承、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