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的你 收下这份高考小贴士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2022年全国高考即将开始,今年将有1193万考生走进考场,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考前需要做哪些准备,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为考生进行了梳理。

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

饮食篇:科学合理膳食 注意食品安全

高考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家长的心,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吃大鱼大肉,以此来加强营养。其实,做到营养平衡合理即可,不要太油腻,也不要太新奇,最好选用孩子日常食用的食品。

科学合理膳食。

考生最好在家、学校食堂或定点的餐饮单位就餐,注重营养均衡。少荤多素,不偏食,忌暴饮暴食。

注意食品安全。

少生食和吃半熟的食品,不吃油腻、生冷、刺激性大的食品。

切忌盲目“换食”。

考前切忌盲目改变食物种类,不要轻易尝试以前未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过敏或胃肠道刺激。

适量补充水分。

夏天天气炎热,考生的饮用水应以白开水为宜,不要喝太多冷饮,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引起腹泻。如遇高温天气,建议考生适当补充淡盐水,多吃新鲜蔬果,清淡饮食。

图虫创意-1072760956720382101.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减压篇:调节情绪 轻松备考

对于考生来说,保持积极阳光的应考心态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也为正在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整理了一些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小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述说分享法。

考生可以尝试跟家人、朋友聊一聊自己情绪状态,还可以聊一聊高考结束后的安排。用轻松、快乐的场景转移焦虑情绪,让紧绷的情绪得到适度的释放。

图虫创意-928158229618098229.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呼吸调节法。

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闭气两三秒,再微微张开嘴巴,缓缓吐气。如此反复做几次,通过深呼吸调节血液循环,减缓心跳速度,使得自己的心情恢复平静。

运动释放法。

考生可以每天慢跑或者步行半小时,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有助于保持心情愉悦和增强记忆力。

喜欢唱歌的同学,还可以通过大声唱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歌曲,舒缓心情。

此外,考生还可以尝试洗浴减压法、凝神静坐法等方式。

洗一个热水澡、一个人安心静坐一段时间,也都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教育部发布

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

组织高考作弊,属于严重违法

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殊不知,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替考不是捷径,而是一个“绝境”

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给孩子替考。结果人财两空,后果非常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而且,代替考试罪是典型的对向犯,刑法同时处罚考生和“枪手”双方行为人,且定罪和法定刑都相同。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心存侥幸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现在智能手机使用已非常普遍,一些考生平时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手机作弊,却是打错了算盘,聪明反被聪明误。

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信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认准官方标识,勿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

根据中央网信办《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不得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依约严肃处置。

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网络诈骗要辨别,高考答案不可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

教育部公布

2022年高考举报电话

近日,教育部统一公布教育部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022年的高考举报电话。

图片

综合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科普中国网微信公众号等

评论
买合木提•买买提
太傅级
夏天天气炎热,考生的饮用水应以白开水为宜,不要喝太多冷饮,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引起腹泻!
2022-06-06
科普马东旭
学士级
望子成龙 人人皆知 但为了孩子一定要理性教育
2022-06-06
热爱科普的俊哥
庶吉士级
做到科学合理膳食,注意食品安全,调节情绪,轻松备考,考出优异成绩。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