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Ta总是对我所做的一切都百般挑剔?一旦我做的事情不能令Ta感到满意时,Ta就会说是我能力不足、是我不够好?为什么Ta总是要求我把事情做到100分?如果你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无疑Ta是一名完美主义者。表现出“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即“完美主义者”们,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总是力争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然而,完美主义是不是一个心理问题?完美主义者者真的快乐吗?我们该如何与内在的完美主义倾向相处?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越来越“完美”的世界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倾向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心理学通讯》(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今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上保持完美的动力,与前几代相比显著增加了,这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分析了4万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学生的数据,时间跨度从1980年代后期到2016年。研究人员总共测量了三个维度的完美主义:一是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也就是一种对自我的不合理的完美渴望;二是社会施加完美主义,也就是感觉到他人的过度期望;三是他人导向完美主义,也就是对他人设定不切实际的标准。研究发现,最近几代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每一种完美主义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前几代。具体来说,从1989年到2016年,自我导向完美主义得分上升了10%,社会施加完美主义上升了33%,他人导向完美主义上升了16%。
研究人员认为,年轻人越来越追求完美主义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交媒体让年轻人产生了自己要比其他人更完美的压力。此外,获得良好教育,设定崇高的职业目标以及赚很多钱,也是年轻人追求完美的表现。很多年轻人觉得完美主义是必要的,追求完美主义能让他们感到安全、社会联系和价值感。而事实上,完美主义的增加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比十年前的那一代年轻人更容易抑郁和焦虑。
追求完美的底层动力是恐惧
当然,这世界上的很多人也都渴望完美且害怕缺憾,但不同的是,完美主义者对于“完美的渴望”和“缺憾的恐惧”都是极致的。Slaney等研究者于2001年提出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极致渴望,体现在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表现的极高要求上。不仅如此,这种高标准还是不断提升的,他们会在达到了某些既定的标准之后,对自己或他人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高标准就会激发他们表现得比别人更自律(也会希望他人也能够自律),也不断试图做得比别人更优秀、更成功。同时,完美主义者也极度恐惧“缺憾”,一旦出现不完美或者有缺憾的状况时,他们就会认为这完全是“人”的责任,是由于自己或他人自身的缺陷。
完美主义倾向是一种消耗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譬如:由于过分担心错误的出现,害怕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也常常因为一些疏失就过度自责,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同时,完美主义者也不是“美好的恋人”,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表现得过分敏感,对于另一半的意见或看法,他们总会觉得对方是带有攻击性的。因此,他们也会表现得更自我防备,通过对伴侣的疏离来避免不完美的暴露。Staff等研究者在2016年通过调查发现,相比于没有任何一方是完美主义者的夫妻,至少有一方是完美主义者的夫妻中,不论是完美主义者自己,还是他们的伴侣都对这段婚姻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快速识人术——完美主义者喜欢“咬指甲”
值得一提的是,完美主义者还会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行为表现。蒙特利尔大学2015年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更倾向于经常绕头发,或者咬指甲。研究显示,那些缺乏耐心的人,或者说很容易就感到无聊的人们,常常出现重复性的针对身体的行为——BFRB(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例如撕死皮、咬指甲和拔睫毛等。
首先,参与者们回答了一些关于情绪体验的问题,表达他们对无聊、愤怒、内疚和焦虑的体验有多深。然后把参与者放到营造这些情绪的场景中,比如让他们在非常无聊的情况下被单独晾在房间里。结果发现,48名被试中,有24名存在BFRB行为,另一半则没有这些习惯。在实验中,那些有BFRB的人觉得紧张和消极的时候,更能感受到自己急于想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的急迫感。而这些动作的深层原因可能正是完美主义。当完美主义者未达成目标时,更容易沮丧、焦急和失望。同时,完美主义者会对生活感到更多的厌倦。
如何与“完美主义”和平共处
后天的行为和认知的矫正,还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去改善,甚至超越。譬如:完美主义者可以学习原谅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优缺点。这并不是说你可以自暴自弃。你可以不断学习与进步,但是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应接收现实,承认自己的局限。不要浪费时间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同时,尽你所能做到最好。不要因为害怕他人的批判而影响发挥。优秀的定义很广泛,优秀不等于完美。在过程中学习,而不只追求完美的结果。正确饮食和锻炼是为了健康,而不只为了理想的体重。如果过于担心别人的评价,害怕自己不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就具有自毁性。
最后,修正认知可没那么容易,以上这些自助的行为,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在螺旋中持续上升。
参考文献
Bailey, E. (2014). 20 Signs you might be aperfectionist. Health Central.
Benson, E. (2003). The many faces ofperfectionism.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a, A.E. (2016). Your perfectionistparenting style may be detrimental to your child. The Washington Post.
Dahl, M. (2014). The alarming new researchon perfectionism. Science of Us.
Flett, G., Blankstein, K.R., Hewitt, P.L.,& Koledin, S. (1992). Components of perfectionism and procrastination incollege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2), 85-94.
Gregoire, C. (2013). 14 Signs yourperfectionism has gotten out of control. Huffington Post.
Hewitt, P.L. & Flett, G.L. (1991).Perfectionism in the self and social context: Conceptualization, assessment,and association with 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60(3), 456-470.
Moser, J.S., Slane, J.D., Burt, S.A., &Klump, K.L. (2012). Etiolog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xiety and dimensions of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in young adult female twins. Depression and Anxiety,29, 47-53.
Sara, B. (2013). An exploration of adaptiveand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as it relates to intimate relationships.Improving life.
Shrivastava, R. (2012). Are you aperfectionist? Tips to overcome perfectionism. Cognitive Healing.
Staff, P.T. (2003). The perfectionist’sflawed marriage. Psychology Today.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