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卫美国的洲际导弹发射基地,防御苏联对美国洲际导弹基地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保证这些基地能够有效完成核反击任务,美国开发了“卫兵”反导系统,它是美国唯一部署过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位于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反导基地。“卫兵”系统于1969年8月起动工建造,1975年10月工程完工,基地配备1部远程搜索雷达,1部导弹阵地雷达和4个遥控发射场。遥控发射场包括地下控制室和导弹圆筒形垂直发射井,共部署70枚“斯普林特”导弹和30枚“斯帕坦”导弹。“斯帕坦”和“斯普林特”两种拦截弹分别负责大气层外高层拦截和大气层内低空拦截。如果“斯帕坦”拦截失败,射程较近的“斯普林特”导弹将在大气层内进行第二次拦截。以今天的术语来说,两种导弹分别负责中段拦截与末端拦截。
左边为“斯普林特”导弹,右边为“斯帕坦”导弹
“斯普林特”导弹是美军开发的一种低空拦截近程反导导弹,对付目标为洲际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的核弹头。“斯普林特”导弹项目源于1959年的一项研究,当时需要一种能快速反应拦截再入段弹头的点防御反弹道导弹,特别是拦截海基发射的弹道导弹或突破高层防御系统的再入段弹头。初期的基础研究持续了3年,在相控阵雷达、实用防烧蚀罩等相关技术成熟后,终极防御导弹被证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当时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奈基-X”反导系统存在着不能分辨真假目标、也不能对付分导多弹头和机动目标的问题,而苏联的洲际导弹突防技术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引入低空拦截导弹。美国通过“防御者”计划的研究,提出大气过滤识别真假弹头的有效方法。当时导弹主要靠施放大量雷达轻诱饵和假目标来突防,反导雷达将很难在目标云中识别出真弹头,但进入大气层后,由于阻力大、重量轻,那些诱饵和假目标落在后面,从而能识别出来。为了充分利用大气过滤,将拦截高度降低势在必行,于是美国陆军在1961年把“低空防御”概念引入反导系统,决定研制第一代低空拦截导弹“斯普林特”。
“斯普林特”拦截弹粗大的第一级提供足够强大的动力
运输车上的“斯普林特”导弹
“斯普林特”导弹重3 500千克,弹长8.2米,其中一级长3.2米,二级长5米。弹体呈圆锥形,由两个锥度不同的锥体组成,其外壁就是导弹的光滑圆外表面。这种锥形弹体曾一度非常流行,比如苏联的53T6拦截弹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导弹最大弹径1.37米,作战半径最大48千米,最小32千米;作战高度最大30千米,最小为15千米;杀伤概率为75%;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制导;发射方式为地下井垂直发射;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命中精度为24~27米。由于洲际导弹末端飞行速度在7 000米/秒左右,拦截窗口很短,因此“斯普林特”反导导弹的反应时间非常短,其末端速度可达12马赫,进行拦截所需的飞行时间预期不超过15秒。
发射井中的“斯普林特”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