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以来,又有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出现,在治疗理念、适用范围及技术层面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订《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策略、围手术期管理,以及体系建设与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规范,为临床医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
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级别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2014》。推荐强度分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一、禁忌证和适应证1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动脉闭塞。
CT排除颅内出血。
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 h以内;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为6~24 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后可推荐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
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90 d。
如患者具备上述禁忌证,但因缺血性卒中可致短期内存在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临床医生需进一步权衡利弊,可在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取知情同意后进行血管内治疗。
对于高龄卒中患者,由于几项临床研究均纳入了年龄大于85岁以上的患者,提示高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对于儿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证据,目前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有最小年龄为7岁的儿童采取血管内治疗。
妊娠不应是血管内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对于怀疑大血管闭塞的孕妇卒中患者,在行介入诊疗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必要的腹部射线防护。而对于儿童人群的大血管闭塞卒中,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血管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其安全性与成人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二、流程管理
推荐意见
对于需要进行闭塞血管开通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应迅速将患者就近运送至卒中中心救治(Ⅰ级推荐,A级证据)。
绕过能够静脉溶栓的卒中中心直接转运至具备血管内治疗的卒中中心,患者是否获益仍不确定(Ⅱ级推荐,B级证据)。
在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过程中,不应等待观察静脉溶栓的具体疗效(Ⅰ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发病4.5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符合条件的推荐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模式(Ⅰ级推荐,A级证据)。在能够快速启动血管内治疗的卒中中心,经过充分评估的病例,越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但临床获益有待于进一步证实(Ⅱ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发病4.5~24 h内的大血管闭塞卒中,经过充分评估后,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差异较大,需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各级医院的位置、距离及初级救治机构的工作效率进行个体化选择。在进行转诊时,应快速对本区域各急救及卒中中心进行梳理,从而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最佳运送策略。
三、术前评估
推荐意见
推荐使用卒中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如NIHSS(Ⅰ级推荐,B级证据)。
所有疑似卒中患者均应在首次到达医院后行颅脑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Ⅰ级推荐,A级证据)。
进行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应尽量缩短检查所需时间。如患者既往病史及近期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无禁忌证,充分沟通后可不等待检查结果以免延误治疗时机(Ⅰ级推荐,C级证据)。
对发病6~16 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符合DAWN或DEFUSE-3标准的患者,推荐血管内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对发病16~24 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符合DAWN标准的患者,可采用血管内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
人工智能可以在卒中自动化影像学分析、临床辅助决策和预后预测等方面予以应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
四、血管内治疗策略
1
取栓技术
推荐意见:
(1)采用支架样取栓器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卒中患者,能够增加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改善远期预后(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各类新式取栓器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但应严格控制适应证(Ⅱ级推荐,B级证据)。
(3)采用单独血栓抽吸技术或结合其他血管内治疗模式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依据)。
(4)对于具有静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严格选择可考虑在发病6 h内使用动脉溶栓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取栓手术未达到良好再通,发病时间仍在发病6 h内的患者,动脉给予补救性溶栓药物治疗可能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5)颅外段颈动脉或椎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流重建。颅内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可用于介入取栓失败的补救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2
不同血管闭塞部位的治疗策略
推荐意见:
(1)对于同时存在颅内和颅外血管闭塞的串联病变患者,进行介入取栓是合理的,具体取栓模式可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个体化选择(Ⅱ级推荐,C级证据)。
(2)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如发病前mRS评分>1分、ASPECT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