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科学家丨卢静与你讲述人&古鱼的美丽故事大美科学 2019-04-23 |
在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初见卢静老师,一身户外装备,背着一个大的双肩包,行色匆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刚刚结束行程的旅行家。
卢老师见到我们笑靥如花,热情招呼我们,看来今天的访谈将是一场愉快的对话。
整个采访持续半个多小时,卢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她的办公室,认识了许多古生物标本,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古鱼标本,看到了与人类祖先有密切联系的肉鳍鱼类,戴上VR眼镜近距离的接触了4.1亿年前的蝶柱鱼化石。此外,卢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一个有趣的巧合,原来《龙珠》中的悟空和肉鳍鱼类竟然还有这种关系……
▽ 现代鱼类头骨标本
△ 肉鳍鱼类模型
卢静老师接受大美科学访谈
采访人:王冰
1
大美科学
您能先简单介绍下自己以及具体的研究领域是什么吗?
卢静老师
我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代鱼类,也就是古生代,距现在大概4亿年前的古鱼类研究,研究方法是用高精度的CT扫描,对鱼的脑颅进行重建,然后复原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来讨论从鱼类到四足动物演化的关键,这些早期的脊椎动物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演化。
2
大美科学
您是如何走上古生物研究这条道路的呢?
卢静老师
其实我最早的时候喜欢的是考古,小时候很迷《夺宝奇兵》印第安纳琼斯系列,读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纪录片《保护可可西里》,讲的是保护藏羚羊和野生动物,我又对动物研究产生了很浓的兴趣,大学学的是生物,想着以后做科研,但是不知道具体方向。在考研选择专业时,看到“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这个名字,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就觉得这是我要去的地方。古人类和脊椎动物都是我最喜欢的,于是我就来了。
3
大美科学
您在2012年发现了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获得十大地质进展。
△ 奇异东生鱼生态复原图(Brian Choo绘)
背景为最古老的空棘鱼孔骨鱼
能跟我们分享下当时深入了科考一线有哪些趣事吗?在工作和研究中,是否有时会感觉到因为性别原因而受到一些障碍?
卢静老师
我并不觉得,在野外的时候你并不会觉得是女性你就要怎样,(要这么想就给队友增加负担了)。首先我们做这个专业,野外是最吸引我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这个专业不能出野外,我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专业了。出野外的时候,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女性来看待,我只关心是大家怎么齐心协力把工作做成。
虽然我们那个成果(发现奇异东生鱼)是2012年发表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的野外工作已经陆陆续续的进行了大概7、8年,我们2005年第一次到那个地方,然后一直到2008年在那里连续进行挖掘,最后找到了一批标本……还获得了2012年的“十大地质进展” ,我也觉得很荣幸。
4
△ 三叠纪空棘鱼新种化石
大美科学
真实的野外考古,是不是有很全的设备,真的像科幻电影演绎的那样精彩?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下真实的野外考古场景?
△ 晚泥盆世四足形类真掌鳍鱼化石
卢静老师
真实的野外发掘是非常枯燥的,但是也有让人很兴奋的点。我们的野外发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要寻找标本;第二个部分是找到标本后要进行定点发掘。
在寻找标本的过程中很有意思,因为我们要走很多不同的地方,见到很多风景,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旦找到化石就要开始定点发掘了,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发现化石的地方开始至少半个月的工作,……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跟大片里完全不一样。刚才您看我刚走进办公室,您就说您是出游回来吗?这就是古生物学家日常的穿着。我们自己打扮的就像是在户外一样,随时我们感觉都会奔赴“战场”。
△ 野外发掘始新世美国绿河特异埋藏鱼类化石
我觉得野外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能发现标本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几十锤子下去,几十天过去什么都收获没有,也可能是一锤子下去,最有意思的东西就出现了。这一锤子下去后,那么之前几十天的辛苦都没有了。
5
大美科学
我们了解到您现在是借由高清CT扫描和3D打印技术来进行古生物鱼类化石标本的研究,这些技术手段是别人传授于您还是您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学习到的?您能不能跟我介绍下这些技术手段对研究古生物有哪些优势吗?研究这些古生物化石对现实社会有哪些推动作用?
卢静老师指导小编操作VR设备
卢静老师
首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两者皆而有之,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做,那就要说的很远了,要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那个时候已经有古生物学家开始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化石的颅内模,也就是脑颅里面空腔的模型,那个时候他们是用连续磨片的方式,比如说,他们找到一个标本后,要把这个标本的头像生物切片一样,一片一片给磨下来,磨一张画一张,最后就会画几百张的连续的切片图,呈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动物脑的内模情况,然后再来进行研究。
△ 蝶柱鱼下颌化石标本(手拿)与计算机重建图对比
但是这样做会损坏标本,做完了标本也就没有了。大概到80年代,这种方式就不再用了,我们现在用CT扫描的方式是因为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动物,例如4亿年的鱼它的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我们就借助另外一种手段,那就是高精度CT,运用这种手段先把古生物的头进行扫描后对脑进行重建和复原,得到我们想看到的颅内模的结构,对它进行研究。没有这项技术的话,我们想研究古生物的脑是不可能的。
△ 蝶柱鱼下颌化石标本(2000年前后发掘)VR演示图
过去我们修理标本的方法往往依赖物理,也就是机械剔除;或者化学,也就是酸腐蚀的方式,去除包裹标本的围岩。过去我并不知道,比如用物理方式修理标本后,会觉得标本修理的很漂亮,可是用CT扫描后我才发现这件标本有一些结构已经被修理掉了,但肉眼根本看不出来。现在我们又有一个新兴的行业应运而生,叫Digital Prepar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数字化修理”,我们在CT机器里把标本扫描后在计算机软件里对它们进行修理,重建它的结构。这样既尽可能的保留了化石本身的结构,其次也不会损伤化石。
6
△ 4亿年前肉鳍鱼类的头骨模型
大美科学
卢老师可以给我们介绍下您带来的这些化石的标本和模型吗?
卢静老师
我手里拿的就是4亿年前 肉鳍鱼类的头骨模型,可以看到它的鱼头长得跟现在的鱼头是差不多的,肉鳍鱼类听起来比较陌生,现在还活着的肉鳍鱼类不多,其中拉蒂迈鱼也许有人知道。肉鳍鱼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有肉鳍,是我们胳膊和腿的原型。肉鳍鱼有一支叫四足形类,最后爬上了陆地,变成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四足动物。
△ 卢老师手拿4亿年前肉鳍鱼类的头骨模型进行讲解
这个鱼头就是四足形类的一个代表,它长得跟我们现在的鱼是非常相像的,我们对一种4亿年前的四足形鱼类进行研究,我们把它的脑颅进行三维扫描之后,再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了一个它的脑腔模型。研究它的脑腔,发现它的大脑已经相当发育了,人的大脑很大很大,所以往往以为大脑就是脑的全部,其实大多数过去的鱼类大脑是不太发育的,反而中脑和小脑是比较发育的。这是它的垂体窝部分,它的垂体窝有一对非常独特的凸起。这两个凸起其实是四足动物爬上陆地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垂体窝突起容纳的是,被叫做腺垂体结节部的结构,它是一个对四足动物非常重要的特征,负责调节四足动物昼夜节律,而在水里面是不需要的。我们常听说的“脑白金”,也叫褪黑激素或者美拉托宁,据说能调节改善睡眠,就是通过腺垂体结节部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的研究发现这样一条很早很早的四足动物祖先,还完全是水中鱼类的样子,却已经具备了以后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成果。
7
大美科学
能跟我们详细介绍下这种4亿年前肉鳍鱼类吗?
卢静老师
刚才一直在讲肉鳍鱼类,现在我手上的拉蒂迈鱼就是属于肉鳍鱼类。现在活着的肉鳍鱼类大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拉蒂迈鱼,也就是我手上的这一只,为什么叫它肉鳍,非常明显,你看它的这对偶鳍肉嘟嘟的,就跟我们的胳膊一样,我们的胳膊里是有一串肱桡尺腕指骨的内骨骼的,它的肉鳍也有一串内骨骼。这些内骨骼最后就演变成跟我们一样的四肢,这一大类就是肉鳍鱼类,也是这种肉鳍鱼类的一支爬上了陆地,变成了四足动物。
△ 卢静老师手拿肉鳍鱼类模型
另外一种肉鳍鱼叫作肺鱼,顾名思义,就是用肺呼吸的鱼。它在夏天的时候会夏眠,形成一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个时候,它不是用鳃呼吸,它是用肺呼吸。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个呢,在这个里面,它的头顶盖是被揭开的,我们可以看到肺鱼的脑被剥离出来了。刚才我在讲四足动物最早祖先的鱼,它的大脑已经发育了,然而肺鱼的大脑就没有特别发育。拉蒂迈鱼和肺鱼都是没有爬上陆地的鱼。
△ 视频中出现的模型和化石标本
这一瓶放的是现生的跟肉鳍鱼类关系比较近的鱼,它们叫辐鳍鱼类,这里有多鳍鱼类标本和弓鳍鱼类标本,辐鳍鱼类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多数鱼类,我们吃的鲫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都属于辐鳍鱼类。
看过漫画《龙珠》的还记得这个场景么?
悟空在饥饿难耐的时候看到了一条鱼,
大快朵颐一番。
△ 节选自漫画《龙珠》
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1955年4月5日-)绘
悟空吃掉的这只鱼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它就是我们在文章和视频中反复提到的
肉鳍鱼类!
文章根据采访视频整理,由卢静本人审核;本文出现的古鱼化石图片,未经许可,不可擅自使用。
采访人:王冰
整理:小尤
视频制作:张萌群
摄影:王冰、小尤
排版 / 阿坤
编辑 / 6000、qbdp
策划 / 小薛薛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