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志 | 秋风起,蟹脚肥,手钳并用入味蕾

大美科学 2019-09-19

  ▲ 秋分将至,你吃蟹了么?

  

  持螯赏菊

  

  对很多老饕来说,秋分前后,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蟹肥菊黄”。

  秋风一起,满地的菊花开了,花香浸润着飞翔的翅膀,湖里的螃蟹肥了,蟹黄黄了。

  那种意境是不是有一种国画的美?

  1

  菊黄蟹肥

  

  黄花时节蟹初肥

  杭人唐云画,年七十有一。

  

  姚柱同志正之

  庚申,师白作。

  

  黄花时节蠏(同蟹)初肥

  师白作。

  2

  品蟹历史

  据考证,螃蟹爬上中国人的餐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呢?

  

  巴

  解

  塑

  像

  民间传说,在大禹治水的年代,河蟹称“夹人虫”。有一个叫巴解的督工,用沸水烫死了“夹人虫”,拿起来吃一口,感到味道好极了。从此,“夹人虫”就变成人间的美味佳肴。人们为了纪念巴解,把“解”字下面加了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

  西汉皇室成员刘治墓发掘时,在棺室的一个陶罐里竟然有一堆螃蟹,基本保存完好,外表呈现出红通通的光泽,就像刚蒸熟的一般。这表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徐州人就已经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了。

  其实汉代贵族不光吃螃蟹,专家考古证实

  汉代吃小火锅也很流行。

  

  

  西汉青铜染器

  1956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这件青铜染器由盘、炉和耳杯三部分组成。宴饮时是一人一套,随吃随“染”,有点类似现代人使用的小型火锅。

  

  西汉青铜染炉染杯

  (江都王大云山汉墓)

  

  西汉时期的青铜器染炉

  然而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宋朝诗人方岳曾写“玉鲙雪螯新煮酒”、“雪砍双螯玉一壶,樵中曾有此奇无”等诗句。

  在中国,第一个吃蟹黄出名的人,叫刘承勋,是高祖刘知远的小儿子。曾说“十万个蟹螯,也顶不上一个蟹黄”。刘承勋也得了个外号,叫“黄大”。

  螃蟹以其别具一格的鲜美味道,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津津乐道。

  3

  为蟹而狂

  历史上文人们对螃蟹可是情有独钟,甚至为之疯狂。

  李 渔

  清代文学家李渔,有着“蟹仙”之誉,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一到夏天,就开始攒钱专门用来买蟹,被他称作“买命钱”。

  

  

  徐悲鸿

  画家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施今墨

  名医施今墨,每到秋天一定要下江南,专为吃螃蟹,他还把螃蟹分成三六九等,封官加爵,由“特任官”到“芝麻绿豆官”,玩得不亦乐乎。

  

  

  黄季刚

  黄侃,字季刚,章太炎的学生,买彩票中了大奖,兴奋的率全家去餐厅狂吃螃蟹,结果回家就病重不治。

  另有鸳鸯蝴蝶派作家许廑父,一到季节,一定要去阳澄湖买上一百只大闸蟹,举办百蟹宴,年年坚持,花多少钱都不在意。

  

  4

  秋天的蟹

  为何要秋天吃蟹?因为秋风起气温下降,蟹肉才会收紧,这时打捞上来的蟹,它们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为一年当中最鲜美。

  

  膏蟹、肉蟹、大闸蟹等,都在秋天长得最好。特别是阳澄湖大闸蟹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是蟹中上品,价值不菲。

  

  秋季的螃蟹个儿虽不大,但壳薄,肉质细腻而有香味。

  农历八月母蟹最肥,蟹黄足;农历九月公蟹最香,蟹脂多。

  

  秋天一定要吃蟹

  坐在餐桌前,轻轻掀开蟹壳,

  色泽橙黄,膏肥肉美,

  沾上用姜醋调的佐料,

  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朵颐满口生香。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