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jpg

纯净素雅却成为皇室园林御用,这朵花到底有何神奇?

大美科学 2018-07-31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文征明《咏玉兰》

  玉兰花开了,

  春天,如期而至。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玉兰是一种古老的植物。

  玉兰原产于长江流域,现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金元时期,北京已在城内种植玉兰,明清两代更广泛种植,最著名的要数西山大觉寺、颐和园和潭柘寺的清代古玉兰。

  潭柘寺的玉兰花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培育玉兰花的记载。屈原的《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万古绝唱就是以玉兰来喻人格的高洁。

  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故而最先种植在寺院里,纯净素雅的玉兰花与清静寂灭的佛教浑然一体。自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合缀成了“玉堂春富贵”,形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

  十八世纪末叶,玉兰花传入西方。英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在牛津大学求学之后,到处旅行,收集植物和博物学标本,1789年他将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引进英国。次年,第三代波特兰公爵、英国第15任和20任英国首相威廉·卡文迪什-本廷克(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把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介绍到英国。

  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紫玉兰

  (Magnolia liliiflora)

  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

  一个富二代博物学家,全球首位科学探险旅行家。据说班克斯15岁那年在泰晤士河里游泳,被岸边的野花感动的不能自已,当即发誓长大后要做一名植物学家。

  自此以后,玉兰花的其他品种也陆陆续续引进欧洲。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丘园(Kew Garden)园艺师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在中国,知道威尔逊的人寥寥无几;可在英国,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种有威尔逊从中国带回的花卉。我们熟知的帝王百合、杜鹃、月季、竹子,猕猴桃等等,都是威尔逊在中国发现,介绍给西方的。

  丘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是英国最大的皇家植物园,位于伦敦的西部,也是世界上植物学和园艺学的研究中心。

  威尔逊于1899至1911年间四次来到中国收集植物,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前后12年里,他收集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他是西方世界鼎鼎大名的植物猎人和博物学家。

  由于他在中国的考察研究成就,被誉为“中国威尔逊”。1929年,他的专著《中国,园林之母》一书出版发行,记录了他在中国西部从事植物收集活动的经历。

  1913年,威尔逊出版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

  西康玉兰,又名威尔逊白玉兰 (Magnolia wilsonii), 中国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是威尔逊1904年在贵州发现的,这种玉兰现在在中国已经濒临绝种。

  如今,玉兰已广泛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每逢开花时节,红白相间,唯美动人。

  找一个和煦的午后,带上心爱的人,一起漫步在玉兰花开的路上,去欣赏这种古老而美丽的植物吧~

  本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须珍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