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丨千古江源 文化秘境

大美科学 2020-06-29

  2020年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元年,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家公园科学全记录主题内容。首期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

  建筑艺术

  石砌碉房

  这样的房屋被称为石砌碉房。经典的碉房往往修建在峡谷、山包或是陡峭的山坡上。碉房的石墙上窄下宽,呈坡状,整体来看就是长方形的平顶建筑。除少数为三层外,一般为两层,但现在建成三层碉楼的也越来越多。为了藏民们住得习惯,会对建筑有一些硬性要求。

  

  石砌碉房 付洛摄

  其他建筑

  作为一切建筑基础的单调的牛毛帐篷,藏语称“巴”,原料是用牛毛捻成粗线再制成的牛毛褐(粗布),由一片片牛毛褐缝制而成。不仅质料结实,而且遮雨防寒。往往用两根粗柱子、一根梁、粗毛绳和木橛子就能够搭建好。帐篷大小一般为50平方米,中间会建用来采光和出烟的天窗窗帘,帐篷门口则修建长方形的“塔尕”(意为灶台)。

  

  牛毛帐篷 闹布·文德摄

  逐渐开始关注外观的建筑是美丽的白布帐篷,藏语称“加日打勒”。经济条件较好的牧民还缝有彩帐,在节庆集会和野游时有专用的彩帐。彩帐的制作很有讲究,六角或八角彩帐的帐壁镶有各种藏式图案,其中八宝图居多,帐檐有由各式彩绸装饰出的条纹,引绳多为牛毛绳,绳中间有用牛羊毛制成的红色球形装饰物。

  

  白布帐篷 切嘎摄

  

  彩帐 闹布·文德摄

  而逐渐趋于稳定生活的藏民们开始建造独特的,还不忘在屋顶的侧面和左面周边、窗户上方设“保勒和尕村”,这是玉树县藏族建房的独特风格。“保勒”指从房檐前伸出的约40厘米的正方形檐头,檐头为白色,檐身为红色或黑绿色。“尕村”指檐头间长约25厘米的隔板,每块隔板还会装饰上不同的颜色。

  

  土木结构住房 王冀栋摄

  人靠衣装:从头到脚的藏服标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装,藏族也不例外。除必不可缺的藏衫藏袍外,还有夏装“锦新”、皮衣“勒察”……更别说佩戴在手上、腰上的饰品了!

  三江源的藏族服装与其他地区藏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别,这表现在用料、色调、造型等方面。

  

  藏族女子头饰 许明远摄

  

  藏族腰饰 许明远摄

  丰盛的一餐

  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由于条件的艰苦,吃的东西往往不多。而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三江源的人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创造美食。

  如何尽享牦牛肉的美味

  牦牛是地球之巅的半野生动物,独特且无污染。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较低,但热量高,是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人们最喜爱的肉类。

  No.1 煮吃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方式熟悉,煮肉的时间以沸腾时为最佳,可尝到熟而不烂、半生不熟的奇特感觉,味道鲜美,软嫩可口。

  No.2 冻吃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方式新颖,一般吃冷冻两个月以上的冻肉,味道鲜嫩,拌佐料味更佳。

  No.3 干吃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方式最流行且最普遍,牦牛肉历经风吹日晒变为更酥软的风干肉,味道最棒!

  随意凹造型的糌粑

  糌粑为藏语音译,意为炒面,是将炒熟的青稞磨成粉状制成。

  粉状的糌粑加入酥油就能够被制作成各种造型的美食,揉成球、捏出洞或借助模具,好看方便又好吃。

  

  捏出洞的糌粑

  

  揉成球的糌粑

  你可以这样品尝糌粑

  碗里放酥油 倒酸奶

  酥油化开后放糌粑和曲然 搅拌成泥后食用

  酥油和曲然不可缺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是奶汁的精华。

  曲然是牛羊奶中分离出酥油后把剩余奶水熬干水分制成。

  最爱的咸奶茶

  藏民们多用富含热量的大茶和茯茶来熬奶茶。

  用茶叶和饮用水加入少许盐直接熬煮后就饮用,这叫“刚加”;如果再继续把茶叶熬煮至干为熟茶,就叫“加索”。

  酸得不得了的纯天然牦牛酸奶

  藏民自制的酸奶,藏语称“肖”。上等的肖多用富含乳脂的牦牛奶制作而成,富含营养,味美、质纯、黏稠且无污染!

  走进艺术:彩绘唐卡

  什么是唐卡

  唐卡是把各种佛像和图画画在布料上,然后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大小不同,一般在寺内的栋梁和墙壁上悬挂。作为绘画艺术的唐卡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直接传达和宣传了佛教教义。因表现手法、绘制时间、绘制大小不同,唐卡又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一年画出来的叫“罗唐”,画在墙壁上的叫“间唐”。

  

  ①唐卡的起源

  现在的唐卡基本上都是佛画,而在佛教诞生之前,藏族地区的本土宗教——苯教也有用兽皮画传教布道的习惯。苯教信众大都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强,法师们都随身携带皮画,用时就在山岩上、帐篷里一挂,离开时一卷就走,十分方便。因此有人认为苯教皮画应该是唐卡的起源,它与佛教唐卡相比,除两教派的崇拜对象不一样,绘制技法基本相似。

  ②唐卡的颜料

  唐卡所用的颜料大都是不透明的矿物质,如石黄、石绿、石青、石朱砂、金、银等,也有少数植物质颜料,颜料里还必须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唐卡的色彩鲜明艳丽,经久不衰。

  

  唐卡颜料 石占果摄

  ③唐卡的上品——热贡唐卡

  “热贡”是藏语地名,代表地区包括距离三江源不远的青海同仁县,但不仅限于同仁。热贡地区人民闲暇的农耕生活以及与内地邻近、文化交流频繁等地理特点,促使了当地唐卡艺术的发展。

  据统计,2012年同仁县总人口8万多,其中唐卡艺人3384名,热贡艺术从业人员约13000人,热贡文化企业95家。

  ④越来越自由的唐卡创作

  唐卡的绘制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经典的绘制专著:《度量经》《如来佛身像度量如意宝》等。随时代变化,唐卡的题材不再局限于佛教,有如“门唐”(医药唐卡)、民俗风情画、以青藏铁路为主题的唐卡和多福寿星唐卡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佛教圣地也存有猕猴变人、文成公主、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清顺治帝的间唐。

  

  绘制唐卡 许明远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