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冬至大美科学 2018-01-11 |
欢迎订阅“大美科学”
冬至大如年
冬至为何大如年呢?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冬至”这一天是“百官歇朝”,“万民贺冬”。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也就只有“冬至”能有这么高的水准,上到天子,大臣们休息,下到小老百姓也欢乐了,没钱的也给你换新衣,给吃食。
冬至为何在众多节气中如此备受重视呢?
理由一:节气中的“大佬”
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从时间上可以说是节气中的老大了。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这段证明了冬至应该庆贺的合理性!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就是说“冬至”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
从阴阳五行的理论中,冬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理由二:上古传说定吃食
“冬至”吃饺子这件事是有上古大神“女娲”定下来的。
传说女娲自盘古开天劈地以后,开始用黄土造人。直到冬至那天,天气异常寒冷,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小人儿的耳朵没被冻掉。
女娲为了让人类能够不断地繁衍生息,
又把他们分为了男人和女人。
为此人类绵延了一代又一代,数量不断地增长起来。
而到了冬至,冬天最寒冷的那一天,
人们也不忘做耳朵形的带馅食物吃,
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以免被冻掉。
也就是饺子。
光有上古万神的传说是不够的,
没有人间的佐证仿佛吃饺子这件事就不会成立。
在这里就要提到医圣张仲景了,
当年辞官回乡,正值隆冬季节,
他见许多百姓面黄肌瘦,不少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
便在冬至到除夕期间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
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
也叫“饺子”或“扁食”。
理由三:冬至山茶花开,麋角解
冬至
三候
一候丨蚯蚓结
二候丨麋角解
三候丨水泉动
冬至一到,就进入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二候中的麋鹿俗称“四不像”,
在我国曾经一度频临灭绝。
雄麋鹿有长长的角,每年冬至前后,
它们的家角就会自然脱落,
要等到第二年才会长出新角。
(麋鹿:冬至吃饺子也应该有我一份哦)
冬至以茶花为中气花木,
山茶花分外耐寒,且凌寒绽放,
因此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耐冬”。
在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引》中写到,
冬至之时,富人家作“消寒会”雅集,
盛开的山茶是清玩雅供中的主角。
一丛绽放着生机与活力的山茶相伴雅室,
其气机亦会带动舍内的生命健康成长。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
唐 杜甫
好好对待冬至
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吧
人文志 | 饺子羊肉年年吃,今年立冬换个嗯~格
人文志 | 重阳登高二三事 古来逗比何其多
采访/作者
王冰
编辑
尤尤
设计
阿坤
策划编辑
小薛薛
精彩不容错过丨尽在科普中国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可下载
本文由中华医学会主任、研究员唐芹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刘帮勇
上一篇:没大没小的“大寒”“小寒”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