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555488_14884212492831n.jpg

认识南极海鸟:飞翔的南极精灵们

新华社 2017-03-02

  南极海鸟多达50余种,但在茫茫海面上,由于许多海鸟数量少、体积小、飞行速度高,有幸得见其中几类已十分难得。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飞翔在冰雪大陆的南极精灵们,“南极萌物汇”将通过科考队员镜头中记录下的画面,采访相关研究专家,推出上、中、下三篇南极海鸟专题介绍。

  “大块头”的食腐者——巨海燕

  渐变的羽毛,粉色的鼻管,晶莹的眼眸……

  有没有我的外表倾倒?

  此时,我是一只安静的海鸟。

  别逗了,以上,那都是假象。

  当我展开两翼翱翔海面,用犀利的眼神搜寻食物

  你才会知道:原来海鸟可以这么大!

  专家有话说:

  巨海燕体重可达4-5公斤,它们最显著特征是其巨大的管状鼻管。

  起飞时,它们必须在地上或水面上助跑10多米远,就像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一样。飞行时,两翼端间的距离可达2.2米。

  巨海燕从体色和嘴喙的颜色可分为南北两个品种,南巨海燕又称巨鸌(Macronectes giganteus)通常体色较浅为棕灰色,喙尖为淡绿色,北巨海燕又称霍氏巨鸌(Macronectes halli)一般体色较深为深棕色且喙尖为淡红色,但是还存在体色为白色系型的小部分个体,它们是南极鹱科中个体最大的,也是南大洋最顶级的食腐动物。

  呈环南极分布,最南可达冰区,最北可进入亚热带海域。每年十月它们以石子和杂草为材料在一些亚南极岛屿的山尖或平地上筑巢产卵,双亲轮流孵蛋,孵化期55到66天。它们通常以其他动物的腐尸为食,也会捕食海角鹱、南极鹱等其他体型较小的鸟类,也会从海面捕食乌贼、磷虾和鱼类。它们非常热衷于跟随船只,伺机捡食垃圾,因此也常会误食延钓鱼钩至死。

  逍遥的行者——漂泊信天翁

  我的名字里有诗和远方,

  所以我选择“流浪”。

  整个南大洋上都有我的身影,

  我是匆匆的旅人,是一路向南的行者。

  专家有话说:

  漂泊信天翁(学名:Diomedea exulans,英文名:Wandering Albatross)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信天翁,体重约为6.4-11.3公斤。漂泊信天翁是现存鸟类中翼展最大的,它的平均翼展可达3.1米,目前被证实的最大的漂泊信天翁的翼展达到了3.7米。巨大的翼展赋予了它们良好的滑翔能力,可以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而不用挥动翅膀。

  一般来说,羽毛的颜色和他们的年龄有关,成年漂泊信天翁的身体都是白色的,翅膀一般是黑色和白色。雌性的翅膀会比雄性的更白一些,尖端和翅膀后缘是黑色的。

  漂泊信天翁善潜水,是最会潜水的信天翁,可以下潜12米深。它的胃也很奇特,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改变食物的种类。

  狂风猛浪的西风带,是许多船只和鸟类的禁区,但也是信天翁飞行的理想之地。它常利用西风从西向东作长距离的飞行。

  虽然一生漂泊,但我也有对爱情的渴望……

  专家有话说:漂泊信天翁4岁以后就能准确地飞向自己的出生地,开始寻找配偶,一般要“考察”一两年,才能认定这门“婚事”。6-7岁时成年,雌鸟才开始产卵。它们的巢呈火山状,用植物建造,在底部宽约一米,顶部宽约半米。一次繁殖只生一个蛋。孵化要78天,定期喂食,雌雄双方会共同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

  高冷——灰头信天翁

  不不,那不是阴影,那就是我的头部。

  虽然我叫“灰头”,但我并不“土脸”,

  确切的说:我是一只帅气又高冷的鸟~~~

  专家有话说:

  灰头信天翁(Gray-headed Albatross)广泛分布灰头信天翁分布在亚南极岛屿及南部海洋。体重2.6-4.4公斤,身高可达约63公分、翼展2.2公尺,其上下喙有橘黄颜色并有灰色的头部。它们常筑巢在岩崖,其孵化期约为70天,且双亲一齐轮流孵蛋及抚育幼雏,幼雏需时约4个月便成熟独立。比其他种信天翁更喜欢在较冷的海域捕食,且不大喜欢跟踪船只。

  高贵的“蓝眼睛”——南极鸬鹚

  快看我优雅的姿态,高贵的蓝眼橘肉冠。

  每次低头看水里的倒影,都要被自己帅哭了。

  呃……Pose都摆好半天了,那个拿相机的,还不快给我拍张写真 ↑↑↑↑↑

  专家有话说:

  南极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bransfieldensis,英文名:Antarctic Shag)是一种水鸟,体长75-77厘米,翼展1.24米。它有一双明亮的蓝眼睛和醒目的柑橘色鼻肉冠。黑色的羽毛自头顶沿背部覆盖全身至尾部。白色羽毛则沿脖子、胸部至腹。

  分布于南极半岛及其周边岛屿。目前全球数量约有12,000对。通常在企鹅巢区边缘营巢,栖止时在石头或崖壁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

  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在能见度低的水里,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们借助敏锐的听觉捕捉猎物。

  专家介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妙星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 “雪龙”号于南极

  【说明】

  以上图片多为第33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妙星、第32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穆连庆拍摄。

  如无授权,请勿擅用。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