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090150670.jpg

还在想复活恐龙?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差得远”

快科技 2017-06-30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讲述了一个如何复活恐龙的故事。生活在恐龙时代的雌性蚊子吸取了恐龙的血液,并及时地被树脂所包裹,形成了琥珀化石,科学家通过提取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中的DNA,就克隆出活的恐龙来了。

  然而这个故事真的可信吗?

  科学家已经成功地从年代较近的哺乳动物化石中(例如猛犸象)提取出了较完整的古DNA,但是要获得完整的恐龙古DNA信息是不可能的。

  DNA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解,距今已超过6500万年的恐龙DNA,不用说完整的古DNA信息,就连片段都很难保存下来。

  即便足够幸运找到了恐龙DNA的片段,对于克隆恐龙来说也远远不够。这就像一个完整的句子被删除了很多词汇而变得支离破碎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DNA结构模型

  有没有办法将这个残破的句子补充完整呢?也许科学家可以通过与恐龙亲缘关系比较近的一些生物,例如鳄类和鸟类,进行比较分析而推断出失去的古DNA信息。

  恐龙是现生鸟类的祖先,应该共享相似的DNA信息。科学家可以修正鸟类的DNA信息,使其回到恐龙DNA所具有的状态。

  但是如何修正鸟类的DNA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毕竟在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要寻找这种变化的轨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乐观地说,就算能够获得完整的恐龙DNA,离最终目标还差很远,因为恐龙的DNA需要组装成染色体,并且放入合适的细胞中才能够表达。

  不幸的是,我们既不清楚怎样将恐龙的DNA组装成染色体,更没有合适的细胞去容纳这些DNA。

  以上情况显示,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克隆真实恐龙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快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