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0).jpg

血清ALT偏高就意味着得了肝炎?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2-02

  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血清ALT偏高,于是便认为自己患上了病毒性肝炎,到医院就诊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其实血清ALT偏高并不代表患上了病毒性肝炎。那么,血清ALT偏高和病毒性肝炎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种或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或持续性传染病。依据病毒种类的不同,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五类,即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肝炎患者或无症状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胃肠道传播;另一种是血液、体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及性传播等。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且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血清ALT测定是最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对肝胆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其中,ALT是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的英文简称,主要作用是催化丙氨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同时也存在于心脏、肾脏、骨骼肌、胰腺、脾脏、肺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损伤或坏死时,血液血清中的ALT就会升高。

  就病毒性肝炎来说,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血清ALT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急剧升高。因此,进行血清ALT测定有助于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将血清ALT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5倍,且持续异常超过半个月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标准。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所以即使血清ALT测定结果未达到正常参考值的2.5倍,如果长期偏高且没有下降的迹象,则也可以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标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血清ALT偏高虽然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一项指标,但即使在体检时发现血清ALT偏高,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血清ALT测定对病毒性肝炎诊断的特异性较差。除病毒性肝炎之外,许多因素也可引起血清ALT偏高,如营养不良、酗酒,或患有心肌病、脑血管病、骨骼肌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等。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氨苄西林等也可导致血清ALT偏高。因此,要想知道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作者: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副站长施佳华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