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2).jpg

痤疮到底有没有救?关于治疗痤疮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3-0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对于许多爱美人士来说,最深恶痛绝的一件事莫过于邂逅“痤疮君”,痤疮给不少爱美人士带来了深深的伤害,着实令人苦恼不堪。那么,痤疮应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痤疮。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多发于青壮年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部位,发病率可高达为70%~87%。

  临床医学上,根据患者个体反应、皮损(即皮肤损伤)性质的不同,可将痤疮分为以下3度、4级。

  1.轻度(I级):通常表现为以小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脓疱,皮损数量少于30个。

  2.中度(Ⅱ级):表现为皮肤出现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皮损数量少于50个。

  3.中度(Ⅲ级):表现为皮肤出现大量丘疹和脓疱,总皮损数达50~100个,结节数少于3个。

  4.重度(IV级):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节、囊肿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数量大于100个,结节数多于3个。

  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局部外用药物,包括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二硫化硒、硫磺洗剂、水杨酸及果酸等。另外,红(蓝)光治疗、激光疗法以及粉刺清除术等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痤疮治疗中。通常,痤疮治疗可分为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两种。

  在西医疗法中,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会对不同级别的痤疮采取分级治疗及联合治疗,但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下图为西医疗法:

  不同级别的痤疮患者的西医治疗方案(“达医晓护”供图)

  看完西医疗法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医疗法。中医认为,痤疮的病机主要是体内热、湿、淤所致,病位涉及肺、脾、胃、大肠等脏腑,所以,在选方用药时应多以清泻肺热、凉血清热解毒、泻肺通腑、健脾化痰、解毒散结、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为主。在中医疗法中,通常通过内服用药来治疗,根据病机和病位的不同,可将痤疮分类四类,以下为各分类及相应的内服用药。

  1.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I、Ⅱ级,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2.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参苳白术散等。

  3.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IV级,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等。

  4.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伴有月经不调的现象,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痤疮虽不至于像“来如山倒”般病势凶猛,但却有“去如抽丝”般绵长的病程,迁延不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痤疮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要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减少奶制品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要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另外,日常清洁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以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注意不能过分清洗,尤其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瘆等。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药师占娅

  本文由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张剑萍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