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还是老了?合理“治未病”可延缓退行性改变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7-25 |
在门诊中,医生常常遇到许多中老年患者称自己胸闷、气短、活动后气促;还有些中老年人主诉头晕眼花、四肢乏力以及睡眠差等不适;或有腰部、肩关节、膝关节,甚至全身关节酸痛,在活动后反而减轻。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可能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是心、脑、骨等发生了一系列中老年“退行性改变”。那么,什么是退行性改变呢?
退行性改变是指人到中老年后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表现为代谢减慢或者器官功能减退,它是人类老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中老年退行性改变犹如老化后的机械钟,随着时间的流逝,钟表内各个零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久而久之,各零件又会达到一种磨损后的平衡。倘若定期进行打油保养,虽然这时的机械钟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样走时精准,但各零件还能继续保持着运转。
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器质性病变是一个病理过程,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某个或多个脏器功能损伤或减退,从而出现病理表现;而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整体器官功能的退化,某些器官功能可能表现更为明显,比如脑动脉硬化表现为认知或者记忆减退,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两者症状及表现极为近似,有时难以区分。在临床上在诊断中老年退行性改变之前,必须先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排除器质性病变。例如,老年人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仅仅轻度的缺血、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没有显示冠状动脉阻塞,而心脏B超显示心肌瓣膜僵硬、钙化,很可能就是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如果中老年人伴有认知以及记忆功能减退或者行为改变,但影像学(颅脑CT、颅脑MRI)没有发现颅内病理性改变,而更多的是老年性脑萎缩,那很有可能是脑功能退行性改变;很多老年人骨关节疼痛,如果类风湿因子、抗角质蛋白抗体或抗环瓜氨酸多肽等检查阴性,影像学(X片、CT、MRI)没有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没有明显的骨质病变,而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那么很有可能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由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非器质性病变,因此不应对其过度进行治疗,而应以保养为主。不过,退行性改变在一定程度还是会转变为器质性病变,因此,人到中老年,应该根据自我情况选用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来推迟退行性改变发生,达到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衰老的目的。“治未病”范畴包括: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调节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适当使用中医中药。(陈乾)
本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熊旭东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