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81128544728834020.jpg

“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竟然这么凶险?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11-28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日前,知乎上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33岁的程序员小马,详细描述了自己突发“急性会厌炎”后的救治全过程。

  

  

  在前后两个多小时里,他从嗓子不舒服、吞咽唾液时有撕裂感,到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被医生给救了回来。

  “急性会厌炎”到底是种什么病,竟然这么凶险?今天就带领大家来好好学习一番~

  急性会厌炎,是能要人命的急重症!

  首先,我们要知道“会厌”是什么?

  会厌,是咽喉要道的重要关卡,一般我们自己是看不见的,得借助喉镜观察。平时会厌是张开的,空气可以自由出入气道。

  

  咽喉的侧面观和上面观

  但当我们吞咽时,会厌会机智地盖住气管,以防食物不慎进入气管(气管和食管毗邻)。

  急性会厌炎就是会厌及其周围组织(包括会厌谷、杓会厌襞等)的急性炎症病变,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吞咽及呼吸困难,以及全身中毒症状。

  

  Q1

  急性会厌炎是如何引起的?

  1

  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是乙型流感嗜血杆菌,但当针对该病原菌的疫苗问世以后,由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急性会厌炎已逐渐减少。

  

  其他的致病病原菌包括: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病毒也可以导致该病,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还可有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会厌炎。

  

  2

  创伤

  热损伤(例如食用高温食物、吸入高温蒸气等)、机械损伤(异物如鱼刺导致的外伤、医源性器械损伤等)、化学损伤(刺激性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等)、放射线损伤等都可引起会厌黏膜的炎症和水肿。

  

  3

  变态反应

  由于饮食、药物或粉尘等过敏原引发的全身变态反应,可能会引起会厌区黏膜的高度水肿。

  

  4

  临近器官的急性感染

  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鼻炎等周围器官的急性炎症可以蔓延侵犯到会厌黏膜,引起会厌的继发感染和炎症水肿。

  Q2

  急性会厌炎有哪些症状?

  1

  局部症状

  01

  咽喉疼痛,咽喉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疼是急性会厌炎最常见的表现,并伴有明显的吞咽疼痛。

  02

  吞咽困难,因剧烈的咽喉疼痛和会厌的水肿,导致吞咽困难,有吞咽梗阻感。重症者常饮水呛咳,张口流涎。

  03

  说话含糊,因会厌肿胀,患者多有咽喉阻塞感,导致发声含糊不清。

  2

  全身症状

  轻症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症者多有发热、寒战,体温38℃左右,少数可高达40℃以上,还伴有头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3

  呼吸困难

  急性会厌炎会厌粘膜充血水肿增厚可达正常时6~10倍,肿胀的会厌向后下移位,极易堵塞气管引发呼吸困难或突然窒息。

  呼吸困难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主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性喉鸣。重症者呼吸困难出现早,进展迅速,数小时内可以引起窒息。

  此外患者往往躁动不安,呼吸节律变浅变快,可出现三凹征,即呼吸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向下凹陷。由于成年人比儿童呼吸道较宽敞,所以儿童症状往往会发展更加迅速,更加严重。

  Q3

  急性会厌炎如何治疗?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怀疑急性会厌炎的患者,都应当立马去医院就诊,一旦确诊,大部分患者需住治疗院。

  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随时做好建立人工气道的准备。具体有几下几点:

  1

  药物治疗

  01

  全身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积极控制感染和炎症。部分患者可能担心使用激素会有副作用,但是此刻,保住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02

  局部给以抗生素加激素喉部雾化吸入治疗,使局部肿胀减轻,缓解炎症。

  2

  手术治疗

  

  01

  若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改善不明显,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

  02

  切开排脓术。如有局部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以及时控制感染,并可减轻毒血症,缩短病程。

  Notice

  急性会厌炎,重点在预防!

  急性会厌炎病情凶险,后果严重,所以,积极预防它的发生才是上上之策。我们可以做到:

  1

  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2

  对于会厌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如扁桃体炎,鼻炎,要及时治疗,防治感染蔓延到会厌。

  3

  管住嘴,入口食物应少辛辣,忌高温,过敏食物少吃。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