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255164041491906619.jpg

面对流感,你的预防措施做到位了吗?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9-11-12

  流感病毒长什么样?它的表面长满刺突,直径在80~120纳米。流感在温带地区表现为每年冬春季的季节性流行和高发。热带地区尤其在亚洲,流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流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感病毒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当它来袭时,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流感的识别、预防与治疗知识的科普迫在眉睫,全世界都应提高对流感的重视程度,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做出努力。预防流感,及早发现传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防患于未然无疑是疾病防控的最佳策略。

  流感,躲也躲不过的敌人

  流感主要通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 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之内症状可得到缓解,个别病人会发展为肺炎,出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因此,高危人群比如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等,这些人群得了流感以后要尽早就医,减少流感造成的重症风险。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条件

  部分患者一旦有感冒的症状,就会服用不同的抗生素,认为这样“好得快”。殊不知,抗生素类药物的对象是细菌,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则需要对症用药,流感有相对特效的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流感容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所以流感确诊要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是病毒核酸检测,此外还有经典的病毒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等,但耗时较长,现已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

  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都要打一针?

  流感病毒不断发生着变异,这种演化的特征使其能够躲避宿主免疫监控和攻击,使得新型流感病毒得以“逃之夭夭”。目前,要对抗流感这种特点,就需要一种特殊抗原来应对,这便是流感疫苗。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可导致流感反复流行。这是产生季节性流感以及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是以灭活疫苗为主,它是先对病毒进行培养,然后将其灭活、纯化出蛋白,接种后使人产生免疫反应,这类疫苗的总体特点是安全而有效。“我国主要使用鸡胚(鸡的胚胎)作为介质来生产流感疫苗。流感病毒会在鸡胚中扩增,再经过严格的纯化工艺去掉病毒中核酸以及鸡胚成分,保留病毒表面血凝素蛋白用于制备疫苗。”王大燕介绍。

  哪些人群建议优先接种疫苗?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中指出,推荐6-23月龄的婴幼儿、2-5岁儿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不宜接种,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上次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是禁忌证,但应特别注意。

  预防流感,日常防护很重要

  除了接种疫苗以外,采取一些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芦俊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