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瘤”生存,吃好喝好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药学会 2018-11-02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朱莹

  在谈“瘤”色变的时代,大家都在关心手术、放疗、化疗的方式选择,有没有人想过吃好喝好的问题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更何况身体里还带着一个高消耗的小马达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肿瘤的全身和局部影响、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以及抗肿瘤治疗的干扰,而摄入减少、吸收障碍、代谢紊乱、静息能量消耗增加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对抗肿瘤治疗反应的敏感性降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并发症更多,因而医疗花费更高。

  营养疗法是机体养护及对抗疾病的基本手段。它的最高目标是代谢调节、控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基本要求是满足肿瘤患者目标需要量的70%以上能量需求及100%蛋白质需求。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每日的能量需要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呢?

  通常来说,卧床患者每日需要能量掌握在每天每公斤体重20-25千卡,活动患者掌握在每天每公斤体重25-30千卡。但是由于放疗、化疗、手术等应激因素的存在,消耗的增加,肿瘤患者的实际能量需求常常超过普通健康人,因此每天最少应该满足需要量的70%以上。蛋白质推荐范围最少为每天每公斤1克,需要满足机体100%的需求。严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短期冲击营养治疗阶段,蛋白质给予量应该达到每天每公斤2克;轻、中度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长期营养补充治疗阶段,蛋白质给予量应该达到每天每公斤1.5克。高蛋白饮食对肿瘤患者有益。当然,营养需求因人而异,具体营养处方还是需要您的医生、营养师和药师共同合作为您量身定制哦!

  

  说了这么多,如何在家进行饮食护理呢?

  我们可以制定一份食物计划表,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以小分量的形式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样更容易接受。尽量在愉快的环境,与容易相处的人,有充足的时间享用色、香、味俱全的丰富多样的食物。如果伴随吞咽困难,摄入柔软、光滑或者捣碎的混合有水分或汤汁的食物,比如把煮鸡蛋改成鸡蛋羹,避免因进食疲劳,增加误吸的风险。在吃饭的时候,保证一个合适的姿势,比如坐着或者半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尽量细嚼慢咽,每次只吃一小口,避免食物堆积在口腔里,发生呛咳。有些药物或疾病会让我们喜欢非常热或者非常凉的食物,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我们的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甚至损伤。因此要慢慢习惯吃常温的食物,喝常温的水,尽量保持温度在25-40℃之间。保持口腔卫生,可以通过漱口和喝水来避免感染的发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缓解因唾液腺分泌减少引起的口腔干燥等不适。

  另外,如果做到以下几点,也有利于“吃好喝好”的调节~

  1. 保持理想体重:使之不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值,每2周早晨起床排便后称重并记录。任何不明原因的体重丢失>2%时,应及时回医院复诊。

  2. 节制能量:每餐7-8分饱最好以体重不下降为标准。但是不要产生饥饿感!

  3. 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乳、蛋、鱼、肉、豆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总体上说,动物蛋白质优于植物蛋白质,乳清蛋白优于酪蛋白。荤素搭配(荤∶素=1:2)。控制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及加工肉(如香肠、火腿)摄入。

  4.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每日蔬菜+水果共要求摄入5份(蔬菜1份=100g,水果1份=1个),要求色彩缤纷,种类繁多。增加全谷物、豆类摄入。

  5. 改变生活习惯:戒绝烟草,限制饮酒(如果饮酒,每天白酒男性不超过2两,女性不超过1两),保持充足睡眠。

  6. 不能以保健品代替营养素:保健品在营养良好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含糖饮品。避免过咸食物及盐加工食物(如腌肉、腌制蔬菜)。养成口服营养补充习惯。

  7. 积极运动:每周不少于5次,每日30~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出汗为好。即使是卧床患者也建议进行适合的运动(包括手、腿、头颈部及躯干的活动)。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肌肉减少的老年患者提倡抗阻运动。

  8. 重返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交活动,尽快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利于精神和机体的正向调节,提高免疫力。

  9. 高度重视躯体症状及体征的任何异常变化:及时返回医院复诊,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包括抗焦虑药物的使用。

  10. 控制疼痛。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肿瘤营养治疗通则[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6:3(1):28-33.

  出品: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作者:朱 莹

  审核:张 征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