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jpg

“双十一”想买“海淘药”?这些问题你得注意了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8-11-09 作者:王烨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即将到来,不少人都已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心仪好物放进购物车里。现如今,“海淘药”广受追捧,很多年轻人都会为家中的老人、小孩海淘一些“网红药”。但是,你真的了解海淘药吗?购买、使用海淘药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首先,药品说明书难看懂。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指出,海淘药品首要的问题就是药品包装上的说明或标示难看懂,“一般海淘药品均以当地语言标注包装和说明书,因此不熟悉外语的家长可能无法了解所购药品的所有信息以及具体用法,也难得到医师、药师的专业指导”。

  其次,药品用法、用量可能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药品,在国内和国外的说明书上,标注的用法或者剂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普米克令舒——一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南京同仁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田东林表示,其美版只有一种剂量型,一支0.25mg,一日一次。而国版的则分为0.5mg和1mg两种剂量型,建议剂量是成人一次0.5mg~1mg,一天两次;儿童一次0.25mg~0.5mg,一天两次。在临床上中国用药剂量大于美国是因为中国所用雾化泵产生的粒径较大,为了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大给药剂量。

  再者,存储和运输不当易导致药品变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科长、药理学博士谭才宏指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部分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有避光、冷藏、防潮等特殊要求,“比如常见的白蛋白就需要冷链运输,但代购过程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做不到,药品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此外,如常见的糖衣片、胶囊、散剂、泡腾片等,一旦湿度过高就会导致包材或药本身产生变化,导致药品失效。

  此外,海淘药缺乏监管,安全隐患不小。每个国家、地区都有适合自己的药物研发、临床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市场上使用的药物,必须完全符合中国药典规范,有严格的适应症等规定。每个药品的适应症是在上万例的动物试验,以及一期、二期、三期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的,大多有双盲、对照、随机、可重复的科学性验证,且很多药品本身就包含了预期的不良反应的保险费用在内,所以药物的研发费用非常昂贵。海淘的药品由于从源头缺少管理,无法全程精准监控药物治疗,并缺少必要的赔付制度,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危险非常大。同时,网红海淘药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其大多未经国家海关和质检部门的检查,无法保证其安全性。轻则无疗效,例如以保健食品代替药品;重则可能加重病情,例如此前就有媒体曝出,福建某市民因使用日本某品牌眼药水而患上了角膜溃疡。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南京同仁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田东林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