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465379_SM.jpg

久病成医?依从性?到底听谁的?

中国药学会 2019-06-24

  依从性(Patientcompliance/Treatmentcompli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患者"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

  药物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完全不服药)3 类。

  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统称为不(非)依从(noncompliance),两者都是药物依从性差的表现。

  任何药物应用到患者身上时,均有一定的剂量、恰当的用药时间和次数、正确的给药途径、空腹或餐后服用和规定的疗程等一系列的要求。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任一方面上偏离了治疗方案的用药要求,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尤其是擅自增加药物剂量或用药次数时),药效减弱或丧失(当不足剂量用药或减少用药次数时),从而使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药物依从性差是老年患者中一个常见现象。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听力、视力明显衰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不足,依赖性增强。而且,老年人服用的药品一般种类较多,药物治疗方案复杂。

  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老年患者漏服、错服、多服和重复服药,轻者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重者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药物依从性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当老年人看到别人用某种药物疗效很好,或听到亲朋好友推荐某种治疗方法时,一定不要简单地照搬他人的经验。因为人体存在着体质和病症的差异,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产生用药安全风险。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和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