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饮料当中的"甜味剂"有毒且致癌?事实究竟如何?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10-22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最近,很多人“偏爱”的饮料又出现了一则爆点新闻。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18年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年会上,有位澳洲的研究者宣布了关于“人工甜味剂”的一项新研究成果,说“人工甜味剂也可以升高血糖”。

  

  正因为有了这个结论,顿时将很多人吓了一跳,如果是这样,那喝所谓的含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是不是也会升高血糖?那岂不是也会增加糖尿病(2型)的患病风险。事实究竟如何?对于“本身就不建议您喝”的饮料,究竟如何是好?

  对于甜饮料来说,本身是不建议大家大家饮用的一类饮品,因为摄入糖类过多很容易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既然如此,很多人退而求其次去选择“无糖饮料”,正因为如此,存在很多“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才会被拿来热议。今天,我们就此来科普一下。

  甜味剂是什么?

  甜味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使用非常多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它是一种可以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来源可以把其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甜菊糖苷

  其中最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像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相比之下大家会见得更多,比如说像三氯蔗糖、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麦芽糖醇等甜味剂。

  

  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当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当中,例如甜饮料、果冻、果脯蜜饯等食物。

  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作用是什么?

  甜味剂加入到食品当中更多是为了“体现甜度(甜味)”;从专业角度来讲,甜味剂加入到食品当中主要是为了替代蔗糖等糖类物质;甜味剂的甜度相对很高,一般是蔗糖的200-500倍,有些甚至可以高达2000倍;甜味剂的特点可以总结为6个字“甜度高、热量小”。

  

  蔗糖

  饮料中的“甜味剂”会不会无限量添加?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甜味剂添加到饮料中是可以“无限量”随意添加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甜味剂来说,是否可以使用、可以添加的食品类别以及添加限制用量其实都是有明确的限制和规定的。这些在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甜味剂”安全吗?

  对于可以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来说,都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价之后才确定可以使用的,只要是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剂量添加对于身体来说其实并无害处。

  为何说“人工甜味剂”有毒?它真的会升高血糖吗?

  网络上所传言的“人工甜味剂”有毒,主要是由于近期又有相关言论证明添加了各种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其实并不是很安全,食用仍然会增加升高血糖的风险。

  其实对于人工甜味剂来说,科学界一直对它存在争议,虽然它对现代工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之前就有过学者通过研究表示:“一些为期时间较长的观察性研究发现了食用人工甜味剂与肥胖、体重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相关”。

  

  血糖测试

  其实,查询多项实验研究,“人工甜味剂”和血糖的升高的确存在联系;但首先请您“公正看待”,并不是说人工甜味剂确实可以或多或少的升高血糖,正常人就不可食用,相比之下,没有您想的那样可怕,对糖尿病人群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食用量实在有限。

  另外,说到人工甜味剂可以升高血糖,主要是由于摄入人工甜味剂之后会影响到我们肠道内存在的肠道菌群(代谢),经常摄入会导致人体当中一些有益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的水平出现下降,而这些菌群的下降恰恰还会导致葡萄糖的吸收增加。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开篇所提到的观点:对于糖尿病、高血糖患者来说,如果经常吃含有人工甜味剂所谓的“无糖食品”,很可能也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定、因量而定”。

  话说于此,对于人工甜味剂,您应该知道:如果经常摄入,的确存在升高血糖的风险,原理是它会破坏我们的肠道菌群;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去说“人工甜味剂有毒”,不同人群,影响存在差异;就算对于糖尿病人,也不是说吃了就必然会导致血糖的上升,因为还要考虑病情和食用量;另外甜味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本身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还有人说“人工甜味剂会致癌”?

  江湖传言:吃人工甜味剂很可能会致癌。其实,这样的理论完全是谣言。

  在正常控制摄入量的情况下,甜味剂对于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于市面上所谓的致癌理论“给大鼠喂食大量糖精后,其患膀胱癌的几率明显上升”;其实并不科学(靠谱)。

  

  对于人体而言,本身和大鼠(动物)存在差异,不可直接替换;另外在这个实验中喂食的糖精量已经达到几百罐可乐当中的含糖精的量,对于正常人而言根本无法摄入,更何谈作用(危害)?再换一角度说,我们国家对于甜味剂的摄入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拿糖精举例,虽然允许糖精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于食品中,但对其可添加的食物类别和添加量有着明确的规定,另外也限定对于人体来说每日摄取的安全容许量是每公斤体重2.5毫克。

  所以,“甜味剂致癌”的理论并不靠谱,请不要相信。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工甜味剂”?

  说到“人工甜味剂”,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对其进行看待,不可过分偏激,请理智对待。

  1

  “人工甜味剂”在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身“不可磨灭”,它并不像很多人评价的“一无是处”。

  2

  任何物质都需要站在“剂量”的基础上去谈它的作用或者毒性,对于甜味剂也是如此,如果说将其“一棍拍死”,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对于人工甜味剂来说,因为“扰乱肠道的菌群”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体内的葡萄糖的调节能力,但是人工甜味剂相比于正常的蔗糖、葡萄糖来说,既不会那样快速的升高血糖,又可以在“无糖食品”中提供相应的甜味,相比之下它还算是一种“糖尿病(高血糖)的可选食品”。

  换而言之,限量食用的情况下,虽然它会影响到血糖,但是也不会像糖类那样“严重”;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老糖友)来说并不需要惊慌,就像“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一样,只要做到“科学食用”是不会对血糖造成较大影响的,少量食用、选对时间、减少主食食用量才会更加靠谱。

  3

  现实生活中,人工甜味剂更多添加的食品大多是我们不建议大家常吃的各种“甜食”,无论是甜饮料还是果脯蜜饯,甚至还有小朋友偏爱的各种精制糖类食品。现实生活中,虽然人工甜味剂对于身体的影响非常小,但也并不代表着您就可以放心喝饮料、吃果冻了,糖类摄入越多,您患龋齿、肥胖、糖尿病、痛风的几率就会越高;所以,从根本上减少这些“零食”的摄入才是根本,对于以甜饮料为代表的各种甜食,请您“尝尝即可”。

  一则关于“人工甜味剂”的科学探究,一时间导致很多人对其出现了极端性的误导,其实大可不必,不同人群,不同看待;剂量不同,作用(危害)不同;对于市面上流传的各种“食物、健康类信息”,请您依照现实层面和科学角度共同看待。凡“食”请“三思”,并没有那么多的“危害”都会让您遇到。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