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坚果霉菌竟超标16倍!这样的坚果千万别买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9-01-29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钟凯,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副主任

  春节终于进入最后十天倒计时了!要说过年,无论南北,最适合消磨时间的休闲娱乐就是嗑瓜子。去亲戚家串门,桌上摆的最多一定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坚果。

  很多“网红”坚果既漂亮又美味,那是否能放心食用呢?

  有机构就选了5款人气颇高的“网红”坚果,分别检测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素、黄曲霉毒素B1和霉菌含量,结果发现都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硫,部分样品霉菌含量,整整超标了16倍!

  眼看年根儿要置办年货了,买坚果应该注意些啥呢?作为吃瓜子群众,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坚果中“二氧化硫”是非法添加物吗?

  坚果中检测出微量的“二氧化硫”,很多人就认定“用了漂白物质,吃了对身体有害”,其实没那么夸张。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二氧化硫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漂白剂、防腐剂”使用。也就是说,二氧化硫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非法添加物,主要有漂白和杀菌(防腐)的作用,特别是在干果、调料粉、干蔬菜等食品中。此外,二氧化硫也可以抑制多酚物质的氧化褐变,从而起到护色作用。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就是防止酒体颜色变深。

  

  除了二氧化硫本身,部分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使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硫的化合物质,如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甚至硫磺等。

  所以,衡量二氧化硫的标准并不是“添加量”,而是“残留量”。换句话说,就算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很多,只要能转化为其他物质,使得二氧化硫残留量合格,也就是合理行为。

  

  但对于经过“二氧化硫”漂白过的坚果,需要区分看待。首先,坚果中检测出二氧化硫并不“稀奇”,因为坚果添加二氧化硫是合法的,只要在含量检测范围内就不必恐慌。其次,有黑心商家会将“已经发霉变质的坚果再次漂白”继续上市售卖,这样的坚果就坚决不能买了。

  食品中含二氧化硫真的安全吗?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于二氧化硫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摄入量标准——每日每公斤体重0.7毫克,即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摄入量不应该超过42毫克。

  

  换言之,只要二氧化硫摄入不超过限制量,就不会损伤健康。而且食品中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硫和其衍生物,在进入人体之后一般会经过身体的代谢变成硫酸盐随尿液排出。

  坚果中存在的“霉菌超标”又是怎么回事?

  由于储存(温度、水分、时间)不当或者运输不当,坚果很容易出现“霉菌超标”的情况。霉菌不但会导致坚果出现“腐败变质”,甚至有些霉菌还会产生毒素,例如您听说过的“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是一种“剧毒物质”,其毒性比氰化钾和砒霜还要高很多。

  当然,市面上流传的“黄曲霉毒素致癌理论”有些夸张吓人,因为并不是摄入了黄曲霉毒素就会致癌,癌症本身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所以还请科学看待。但是,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是重要的致癌风险因素,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对于霉菌超标我们应该警惕,但不要恐慌和“以偏概全”。请不要一听到坚果存在霉菌超标就拒绝食用所有坚果,这是不理智的行为。另外,坚果中富含矿物质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建议可以经常适量食用。

  买坚果应该注意什么?

  认准正规商家生产的坚果,日期越新鲜越好。

  1、“原味坚果”更好

  无论是五香味、蜂蜜味,还是抹茶味,“重口味”坚果大多高盐高糖,经常摄入会提升患各类慢病的危险系数。甚至不法商家会钻空子,将已经发霉变质的坚果用调味品蒙混。

  另外,不买“煎炸”和“过度烤制”的坚果,这类坚果营养物质会有部分流失,还有可能会由于过度高温烹调产生有害物质。

  2、“闭口坚果”更安全

  “开口坚果”更容易附着灰尘、杂质,脂肪物质使其氧化酸败。当然有些坚果天生就是开口,那就要尝尝看有没有霉味、哈喇味。

  吃坚果应注意什么?

  1、坚果高脂高热,食用必须“限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大家每日摄入大豆及坚果类食品25-35克,推荐平均每周摄入坚果类食品50-75克。也就是每天一小把,普通大小的核桃2-3个,花生不超过10粒,杏仁最多8个。

  2、坚果膳食纤维含量高,淀粉、嘌呤物质含量少,饱腹感强,糖尿病、痛风患者也可以食用,与其他食物搭配着吃更好。

  3、坚果脂肪含量高,易变质,所以最好现吃现买。开袋后如果吃不完,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并尽量在一周内食用完毕。如果吃到有霉味儿、哈喇味以及发苦的坚果,表示可能已经变质了,就别再吃了。

  总之,

  擦亮眼睛选坚果,

  做一个优秀的吃瓜子群众吧~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