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身上发现恐怖黑毛线,真相原来是……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9-11-01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傅士博 (上海交通大学)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秋已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刀鱼渔汛。黑潮暖流与亲潮寒流如约相遇,交汇处形成海量的饵料,让这些一尺来长的海中美味恣意生长。
这一段时间,从我国台湾海峡向北直到日本北海道以东海域,大小渔船往来如织,收获着大海的慷慨赠予。秋刀鱼因为产量巨大、味道鲜美也成为东北亚地区人民热爱的一种海鱼,成为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秋刀鱼身上挂的“黑毛线”其实是寄生虫
最近一年,因为非洲猪瘟的肆虐导致我国猪肉价格波动,不少精明的家庭主妇开始把目光投向价格相对便宜的鱼类。秋刀鱼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为每年的产量可以轻松达到数十万吨,所以价格也是非常亲民。最大体型的L1级别也只要最多十块钱一斤。去掉头、鱼骨和内脏,保守估计产肉量可以有50%,这样算下来一斤鱼肉也不过十几块钱而已。所以秋刀鱼愈发受到追捧,很多菜市场的卖家也因此不允许消费者挑拣,直接论斤称。
但是很多消费者高高兴兴把秋刀鱼买回家,化冻以后却发现了惊悚的一幕——有些秋刀鱼身上挂着恶心的“黑毛线”!当他们去找商家要个说法,对方往往以“珊瑚虫”、“内脏爆出来了”或者“海草挂住了”等等理由搪塞。
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p/5064062096
笔者查阅了一些专业书籍,发现“黑毛线”是一种鱼类寄生虫,叫做羽肢鱼虱(Pennellidae),一般在暖水海域较为常见。它是一种桡足亚纲生物,我们常见的生物中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喂养观赏鱼常用的鱼虫——剑水蚤。
羽肢鱼虱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它们的雌虫寄生在鱼身上,头部根植于鱼类腹腔血管周围汲取营养,羽毛状的尾部露在外面,具有交配和产卵的功能。而雄虫则完全浮游于海水中,和他们的远亲剑水蚤几乎一样。
而且这种鱼类寄生虫的行踪更是飘忽不定。1981年,日本渔民最早在北太平洋捕获的秋刀鱼体表发现了羽肢鱼虱,1983年的寄生率达到了顶峰(33%),之后却急剧消失,到了1986年又完全看不到了,而近几年又再次出现。作为一种并不挑食的寄生虫,秋刀鱼并不是它们唯一的受害者,憨态可掬的翻车鲀也不能免遭它们的迫害。
一条翻车鲀背部密密麻麻长满了羽肢鱼虱(图片来源:https://doris.ffessm.fr/Especes/Conchoderma-virgatum-Conchoderma-raye-2879)
如何判断秋刀鱼有寄生虫?
笔者在某大型生鲜超市购买速冻秋刀鱼时,虽然没有发现“黑毛线”,但发现了个别鱼体表面有孔洞的情况。这些孔洞与捕捞过程中的磕碰外伤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孔洞周围有泛红的炎症表现。其实这就是商家为了改善秋刀鱼的卖相,在挑选时把“黑毛线”扯掉后留下的小洞。
图片作者拍摄
如图所示,上方孔洞为寄生部位,周围有明显的一圈炎症反应;下方孔洞则是单纯的外伤,孔洞周围皮肤正常。
吃了一条带洞的秋刀鱼,会不会被感染?
羽肢鱼虱作为一种鱼类寄生虫并不会寄生在人体内。秋刀鱼被捕获、冷冻后羽肢鱼虱也会随着死亡,其危害仅仅是阻碍鱼类生长、造成减产,同时影响其口感。笔者在生鲜超市看到了一只体表有三个小洞的秋刀鱼,虽然体长和健康个体无异,但肌肉的肥厚程度就差多了。
图片作者拍摄
所以广大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恐慌,如果介意,选购那些体表没有“黑毛线”或者小洞的健康个体就好了。
鱼类寄生虫是不是都不会感染人?
也不是所有的鱼类寄生虫都不能在人体内存活。海水鱼中还有其他可以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寄生虫,例如,最常见的异尖线虫。
太平洋鲱鱼体内的异尖线虫。图片来源:http://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fish-parasites-worms-bccdc-1.4076301)
我们熟知的蛔虫是异尖线虫的远房亲戚。它们的幼虫寄生在海水鱼的肌肉中,一旦被海洋哺乳动物(鲸、海豚、海狮、海豹、海象等)吃下,就会定居在其肠道,直到发育成熟并交配产卵。受精卵随粪便被排入海水中,通过食物链进入鱼类的肌肉中,完成生活史的循环。
与羽肢鱼虱不同,异尖线虫可以感染人类,造成异尖线虫胃炎、肠炎等,令人产生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但只要把鱼肉烹熟就可以完全避免被异尖线虫感染。如果实在是热爱生鱼片,少量食用倒也无妨,健康成年人对于少量异尖线虫的抵抗力还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儿童或大病初愈,还是要控制一下口腹之欲。
总结来说,秋刀鱼体表的“黑毛线”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体表寄生虫,对鱼类的产量和口感有影响,但不会感染人体。但海水鱼中还有很多种其他寄生虫,有一些容易感染人体。所以海水鱼还是烹熟食用最安全。
参考文献
叶彬清, 陶宁萍, 王锡昌. 秋刀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营养学报, 2014, 36(4):406-408.
缪圣赐. 2008年日本的秋刀鱼总产量为34.3万t同比增加16%[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09(5):34-34.
Nagasawa K, Imai Y, Ishida K.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ennella sp. (Copepoda) on the saury, Cololabis saira,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and adjacent seas[J]. Hydrobiologia, 1988, 167-168(1):571-577.
Daschner A, Pascual CY. Anisakis simplex: sensitization and clinical allergy.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5;5(3):281-5.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