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3).jpg

“用洗衣机”也能引发争吵 夫妻有效沟通有五个步骤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10-25 作者:石邦俊

  在近期的心理咨询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的孩子在大学的种种生活中遇到问题,夫妻却因孩子使用学校的洗衣机而发生了冲突。

  案例故事

  孩子走进了大学,因种种的不适应,学校建议家长陪读一段时间。于是孩子的爸爸请假到学校附近的宾馆住了下来,但并没有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在宾馆。

  在和孩子沟通后,爸爸明白了孩子不仅有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还有不知道如何洗衣服等生活问题。对此,爸爸没有批评孩子,他意识到了这是父母在生活上对孩子包办太多的结果。他鼓励孩子手洗内衣等小件衣服,大件衣服用学校的洗衣机洗。

  当爸爸把孩子学会用学校洗衣机洗衣服的信息通过电话告知孩子的妈妈时,没有想到妈妈的情绪非常激动,并责问他为什么让孩子用洗衣机洗衣服。妈妈说爸爸让孩子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做法是对她的攻击,是对她的报复行为。

  爸爸对妈妈这种反应感到生气,忍不住反驳妈妈:“你既然有这样的洁癖,为什么还喜欢在外面吃饭?外面的碗筷都达到你的卫生标准了吗?孩子一人在外,大件衣服不用洗衣机的话,用什么洗?这是现实问题。难道孩子用了学校的洗衣机就会被传染上疾病吗?”

  一周后,他们在互相不服气中走进了柳氏心理中心来做心理咨询。

  

  石邦俊在为咨询者讲解心理知识。(石邦俊供图)

  我:请问孩子的爸爸,当时听到妻子因用学校洗衣机洗衣服的激烈语言,你的反应是什么?

  孩子的爸爸:当时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她分享孩子会洗衣服的事情,我没有想到她会用带有激动情绪的语言来攻击性我,并歇斯底里表示不可以用公用的洗衣机洗衣服,太不卫生了。刚开始我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反驳她,为什么出去吃饭就不考虑外边的碗筷是否干净,食品是否卫生?

  我:请问妈妈,为什么在听到孩子用学校洗衣机洗衣服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

  孩子的妈妈:我觉得孩子用公共的洗衣机洗衣服不可以。衣服完全可以手洗,我觉得洗衣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现在不是孩子用不用学校洗衣机的问题,我认为爸爸是在挑唆女儿反对我,和我作对,他故意用这件事情挑衅我的底线,而不是他所说的是高兴事。要知道他一贯觉得我用手洗衣服、把家拖得一尘不染都是过错,他会用很凶的语气和言语骂我,用凶神恶煞来形容他都不为过。说到外面吃饭的事更让人生气。他一向反对我和孩子去外边吃饭,总是冲我们发脾气,说难听的话。可以说和他一起在外边吃饭都是提心吊胆的。这是他们家的认知有问题,他们总觉得外面的饭菜都是不卫生的、会有健康危害;而在我们家,在我洗衣服和拖地时他会对我大吼大叫,也对我和孩子在外面吃饭十分不乐意,我也耿耿于怀。在我们家经常会出现激烈的争吵,想想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能处理和他人相处的问题吗?

  我:我们来问妈妈,是不是觉得只要爸爸让孩子用洗衣机就是故意在找你茬呢?

  孩子的妈妈:是的,我认为他就是故意的。

  我:我们问问爸爸,在孩子用学校洗衣机,爸爸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孩子的爸爸:当时,我很平静,只希望孩子能把衣服洗了,避免因为衣服有味道堆放在寝室而让同学们有意见,我真没有想到妈妈会这样评判。我承认过去对她对洗衣服过度的行为有简单粗暴的处理,但这一次在孩子用学校洗衣机的问题上根本就没有想到妈妈洗衣服的事。还有我是希望她别太累,自己的腰部又不是太好,能用洗衣机洗衣服就用洗衣机洗,家里也没必要非一尘不染。原本是关心她的,但因自己的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给她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今后我要改变自己一贯严肃的表情、不耐烦的表达方式。

  孩子的妈妈:我也有错,有些时候也不应该太较真,也不应该总用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家人。我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降低自己的说话语调,也许更利于我的孩子与人相处。

  我:现在大家都平静了许多。从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来说,父母和谐的相处模式才是最好的示范。

  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长达两小时的心理咨询,夫妻两人在轻松中离去,并和我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为什么夫妻之间总是用吵架解决家庭问题,而不是有话好好说?

  我认为一般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个层面是认知上的差异。因为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个性和经历,会潜在地形成自己的关于家庭和孩子的认知和评判标准。

  第二个层面是表达自我情绪方式的差异性。女性常用想当然的方式认为伴侣应该知道自己的所需;男性希望伴侣告诉我怎么做,不要让我猜,不理解伴侣“矫情”背后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第三个层面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评判伴侣。在婚姻家庭中,大多数人会用和伴侣长期积累出来的不合理认知,来评判对方的行为和表达方式,继而产生负性情绪。

  那么,夫妻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家庭?在婚姻家庭的心理咨询中,我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澄清事件或行为是什么。

  第二步骤:理清夫妻双方对事件或行为的认知是什么,并给自我的情绪打分。

  第三步骤:探究夫妻双方的认知差异是什么,改变自我认知的不合理性,达成共识。

  第四步骤:引导夫妻双方找出对伴侣不满的源头,时间上通常是在婚姻初期,或是在孩子出生后,又或是在小家庭和大家庭之间的家庭关系冲突中。

  第五步骤:一起练习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绪,以及如何回应,并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对方所用的言语、语气、表情等打分(10分制)。同时,要用中立、平和的态度解释自己打分的想法与感受。

  作者: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邦俊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