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见就倾心?一见钟情主要源于这三个方面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4-25 作者:徐雁北 |
自古以来,人们对一见钟情的爱情尤为向往,一见钟情在许多文学著作和戏剧、歌曲中都不少见。但是,究竟为何两人初见就能“一眼万年”呢?一见钟情的背后到底蕴藏哪些科学道理呢?今天,人民网科普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首先,气味和声音是一见钟情的原因之一。英国和波兰研究人员在《心理学前沿》上发表报告说,气味和声音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解释,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避免极端近亲繁殖的需要,因此在寻找伴侣时,对方的气味一定要不同于自己。另外,人们需要靠声音来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及谁更强势。
其次,“颜值”是两人相爱的重要因素。荷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其实在两个人相见的最初,并不存在“爱”的感觉或者激情,所谓“一见钟情”,倒是与外表上的吸引力存在极大关联。
第三,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文学家喻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其实,所谓的“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人体内的“爱情物质”,又被称为“恋爱兴奋剂”。众所周知,人们体内会分泌很多物质来应对日常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其中有多巴胺、胰岛素、苯乙胺等。人们一见钟情的瞬间,体内分泌的物质也会有所变化,其中苯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物质,一旦遇到所爱慕的人时,体内此种特质就会起作用,对方一个动人的微笑呈现于脸上,一种晕眩感便可突如其来。
此外,也有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脑中和爱情相关的区域主要有3块,一块是腹侧被盖区(又称多巴胺的精炼厂、愉悦系统或反馈回路),一块是伏隔核(又名阿肯伯氏核,是次脑皮层中的反馈回路),还有一块是尾状核(主导行为模式和乏味习惯形成的区域)。人脑中存在一条“爱情生产线”:当我们与迷人的TA相遇,腹侧被盖区大量分泌多巴胺,高浓度多巴胺让人感到极度快乐,甚至心醉神迷。这条美妙的神经信息会经过下丘脑传递给伏隔核针,并用多巴胺和血清素、催产素进行调制,写入尾状核。一见钟情一旦被写入尾状核便很难消除,这就很好理解为何一见钟情的回忆总让人终生难忘。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力博士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