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3).jpg

教育孩子时感觉很“纠结”?家长们应该注意这三点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3-01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满了“纠结”:管得重了怕伤了孩子,管得轻了怕孩子不听话;不陪孩子怕孩子孤单,陪得多了怕孩子不独立;惯着孩子怕孩子不守规矩,给孩子定规矩又觉得孩子年龄还小,没有必要太严苛。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顾问、生物学教授、脑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在其著作《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中给出了答案。

  1.善于鼓励,避免责骂。约翰·梅迪纳认为,大脑只有在“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留出空间来考虑其它事情。家长在责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关注安全威胁的来源,也就是责骂本身,却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家长责骂自己的原因上。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责骂孩子,而要善于利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孩子。

  2.“不远不近”,适度关注。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耐心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不过,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要有限度,研究发现,如果给予孩子太多关注,反而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别把孩子教成“妈宝” 养育孩子也得学会“断舍离”》)

  3.赏罚分明,坚决执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套清晰、明确的规则,并坚决执行。在孩子主动遵守规则的时候,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家长要坚决对其进行处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能让孩子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让孩子更容易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能只针对孩子,还要以身作则。举例而言,约翰·梅迪纳认为,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利于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而恶劣的夫妻关系会给孩子的大脑带来极大的情感压力,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无法避免吵架,则应该在吵架之后当着孩子的面和解,这样能够降低吵架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唐义诚)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