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jpg

年后工作压力大到爆 警惕“早搏”找上你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3-07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元宵节一过,这个“年”也总算是过完了,“上班族”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投身于新一轮的工作和加班熬夜中。殊不知,这种状态极易导致“心脏早搏”,如不加以调节,甚至会危害身体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早搏?如何对早搏进行科学治疗呢?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小心早搏“找上门”

  早搏其实就是过早搏动的简称,又名“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即心脏过早地跳了一次,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贺永明在接受《西安日报》采访时表示,心脏早搏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十分常见。

  心脏早搏可分为病理性早搏与功能性早搏。病理性早搏危害较大,严重时不仅会导致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还有可能导致心性猝死。而功能性早搏则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中,大多数诱因不明,往往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喝浓茶、过度喝咖啡之后发生。

  不必非得去医院,自己搭脉可判断早搏

  该如何判断身体是否出现早搏了呢?这里推荐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自己搭脉。正常的脉搏跳动都是很有规律的,是一种“哒—哒—哒—哒—”的节奏,但如果出现“哒—哒哒—哒—哒哒—”的情况,那就是有早搏了。当然,如果用心电图机对健康人群进行24小时的连续观察,也能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脏早搏。

  如何治早搏?医学治疗结合自身调节

  治疗早搏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早搏现象的类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强调,如果新出现频发的早博现象,患者还是要经过医生检查,以便判断是良性的功能性早博,还是恶性的病理性早博。

  针对这两种早搏现象的具体治疗也有所不同。功能性早搏对人体的影响较小,一般来说并不需要进行治疗,患者不必过多担心。而病理性早搏则需要加以重视,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心律平、倍他乐克或者射频消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出现明显的早搏现象,则需要尽快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那些心功差,有猝死风险的患者则可以选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即ICD治疗。

  另外,患者还应该通过调节自身生活习惯来改善早搏,如消除思想包袱,培养一些能陶冶性情的兴趣爱好;注意休息,尽量早睡;注意不吸烟,不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控制高盐与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少喝浓茶或咖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实习生申佳平)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