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5).jpg

宴饮聚会“喝倒为止”?劝酒者和被劝者往往没自信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03-08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赵鹏)中国人习惯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应酬交际等寄托在饮食活动上,于是宴饮聚会的风尚得到极大发展。不少人在宴饮聚会的时候都有过被劝酒的经历:被劝不喝是不尊重朋友,喝得少了是不够义气,只有喝吐才是自己人……结果饭还没吃完,自己就已经醉倒在酒桌底下不省人事。那么,喜欢劝酒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些人禁不住劝酒?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劝酒呢?

  喜欢劝酒的原因有很多。“礼貌性的劝酒可能是出于习俗、礼仪等方面的原因”,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陈绍建博士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但如果过度劝酒,比如劝酒者希望对方‘喝倒为止’,则可能与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劝酒者过于在意对方的外在行为表现,希望通过劝酒这种仪式性行为来证明彼此的关系,但这类人的内心往往不够自信。”

  为什么有些人禁不住劝酒呢?“对于喜欢饮酒的人来说,被劝酒可能只是饮酒的一个理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届医疗健康专委会心理学组副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桂岚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但有些人本来不会饮酒或不想饮酒,却因为被劝酒而不得不饮酒,其原因通常是从众心理。其中,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常说的‘随大流’。这种心理在酒桌上十分常见,会让被劝酒者感觉在当前情境中饮酒是‘正常的’,进而加入饮酒的行列。”

  同时,禁不住劝酒还与群体压力有关。陈绍建表示,“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团体的成员如果大于等于三个人,就有可能出现群体压力,进而出现群体的遵从行为,即个人判断会在群体压力下出现偏差。其中,群体压力是群体对群体成员施加的一种影响力,会使群体成员更倾向于作出容易被群体接受、认可的判断和选择。就宴饮聚会而言,如果与爱饮酒的人在一起聚餐,并希望与这些人交往,那么就需要与这些人的行为保持一致,即“饮酒”,如果违反了这种群体规则,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禁不住劝酒的人往往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如果不接受别人的‘好意’,会影响彼此的关系,这类人通常自我不够强大,多表现为内心缺乏自信。”

  那么,对于不想饮酒的人来说,在宴饮聚会时应该如何应对劝酒呢?桂岚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态度坚决。坚决的态度是抵抗劝酒的必要前提之一,要明确自己不饮酒的原因,比如担心危害健康等,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饮酒。

  2、预先排练。在宴饮聚会前,可以预先准备好回应劝酒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我得开车”或“我对酒精过敏”等理由委婉地拒绝饮酒。

  3、“拉帮结伙”。在宴饮聚会的时候,可以看看周围还有谁也不想饮酒,然后与之结为“盟友”,并相互鼓励、支撑。

  此外,陈绍建认为,“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席’,很多人习惯在酒桌上解决问题,这与东方人的集体主义思维有关,于是酒便成了人际关系的一种粘结剂,其本质是内心诉求的外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酒只是粘结剂之一,并非唯一的粘结剂,‘不喝酒就不够朋友’‘大家都喝了,所以你也要喝’等观点并不成立。”陈绍建博士建议,“大家应该将酒视作一种助兴的饮品,不要给酒添加一些不必要的人际意义和其它社会意义,以免形成不良的‘酒文化’。”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陈绍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届医疗健康专委会心理学组副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桂岚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