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8963418_SM.jpg

爱找子女茬?小心抑郁找上门(附疾病自测量表)

保健益谈 2019-07-16 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姜思思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老龄人口都在增加。您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而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不是一个“小众”的疾病。在这种大环境下,老年抑郁逐渐为人们所知。事实上,老年人群的抑郁症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导致老年人的精神痛苦,影响他们的生活能力,增加死亡率,过度消耗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对患者家人的身体、心理产生沉重负担。您是否也曾担心、怀疑自己或家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而感到迷惑,但又苦于不知如何识别?

  心情差不是抑郁的唯一症状

  首先,什么是抑郁?人们认为抑郁就是心情不好,如果一个人心情没有特别不好,就肯定不是得了抑郁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心情差不是抑郁的唯一症状,抑郁症的症状还包括兴趣下降、体力下降、悲观绝望、自我贬低、自责自罪、焦躁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睡眠饮食变化等等。没有主观的情绪低落,不能排除患有抑郁症的可能。

  

  老年抑郁症的两个特点

    特点一:躯体症状突出

  老年人患抑郁症时,常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情绪不好,有些人甚至没有体会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更多的是以身体不舒服为主诉,比如胸闷、心脏不舒服、头疼、便秘等。有些患者会表现为食欲不好,体重莫名下降。这些症状与躯体疾病、自然老化的表现有很多重合,不易识别。使很多患者早期难以识别,以为自己身体出了问题,甚至认为自己得了“大病”,辗转就诊于多家综合医院,在各个科室反复检查,消耗了精力和金钱,病情却得不到治疗,患者痛苦,家属烦恼。

  特点二:认知症状突出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等认知症状,老年患者尤其突出。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抑郁性假性痴呆”,记性、反应能力受损十分突出。有时家人会认为这种表现是“老了”,“不是病”,因而没有就医。

  注意五个常见误区

  1、性格好的人,事事顺心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人们常认为外向开朗的人不会得抑郁症。但其实临床上很多患者又活泼又愉快,活跃热心又想得开,老伴儿孩子样样好,一生的事业家庭也颇为顺遂。不光患者自己,认识的人也都想不通,她/他怎么还能得了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的不是一种单纯的“心病”,研究显示,抑郁症的患者大脑中存在一些功能失调,这是生物性的,不是性格决定的。因此性格好,事事顺心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郁症。

  2、人遇上了不好的事情,肯定会抑郁,不需要治疗

  人在老年期,面对很多困难的处境,比如退休失去原有的社会身份、经济状况不佳、身体衰老、亲人逝去、孤独等。有人认为,遇上了不好的事情,比如丧偶,抑郁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或者认为医院的治疗是没有用的。实际上,人遇到不好的事,出现悲观、难过、郁闷、委屈等负面情绪确实是正常的,但通常一段时间后,能自我调整,情绪恢复。但如果情绪总是不好,而且连带着吃不下,睡不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甚至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人的状态却越来越差,那就有可能是得了抑郁症,需要医学治疗了。

  3、她/他就是失眠闹的,睡好觉就好了,所以关键是治疗失眠

  有些患者自年轻时睡眠就不好,还基本说得过去。但从某个时间起,睡眠突然变得更差了。睡得好时第二天就感觉好,睡不好时第二天情绪也很差,甚至伴有其他不舒服。通常人们认为,这是失眠引起的情绪问题,应该关注失眠,改善失眠后情绪自然就好了。事实上,失眠与抑郁是相互作用,彼此加重的。伴有情绪症状的失眠,单纯使用睡眠药,往往效果不好,如果符合抑郁诊断,经常需要配合抗抑郁治疗。

  4、她/他就是躯体疾病闹的,身体的病不好,情绪好不了

  有很多患者得了某种躯体病后出现情绪问题,这时人们认为患病是情绪不好的根本原因,关键是治疗身体,身体好了,情绪自然会好。但很多疾病,偏偏不容易治好。于是就觉得抑郁是没办法的事,每天唉声叹气。事实上,就像失眠一样,身体疾病与抑郁间也是相互作用的。身体疾病会明显增加抑郁的发病率,而抑郁症本身也会影响身体疾病的治疗效果。比如很多患者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在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反复就诊,该用的药都用了,血压/血糖总是调整不好,但联合了精神科治疗与内科治疗后,很快就控制住了“指标”。

  5、她/他得病后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是“故意”的,是人品问题

  抑郁症常引起一种叫做“易激惹”的症状:患者表现为非常容易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很小的事情就可能会大发雷霆,有些人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但当时却控制不住;而且,可能越是亲近的人,患者越容易发脾气。这时家人常感到委屈,甚至埋怨患者,认为其“人不好”,进而影响了家人的关系。其实,这有可能是抑郁的一个症状,尤其是那些原本不“无理取闹”的人,在经过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乱发脾气”就会好转。

   四招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

  1、老人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失眠突然加重、突然特别爱发脾气或爱“找茬”,总之是情绪不对,这时当然要考虑老人是不是抑郁了。

  2、老人出现了躯体不适或患者躯体疾病。躯体检查没有明显身体疾病,老人还总不舒服;躯体检查显示的疾病轻,老人自身感受到的苦恼多,痛苦重;老人得了某种疾病,对所患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但疗效明显差于其他患者。内科医生通常会说,“奇怪,应该有好(改善)了,怎么还没好,甚至加重了”。调查显示,患内科病的老人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老人,治疗抑郁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好处;治疗动机不足。多数伴有躯体不适的患者会非常积极地求医。但如果患者表现为显著的对治疗悲观,不愿就医;患某些疾病后,比如脑卒中后,患者突然“性情大变”,“跟原来像换了一个人”。卒中后抑郁十分常见。以上这些情况,都需要考虑,老人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

  3、老人出现明显的记忆力下降,或者“有时糊涂、不明白”。这时需要带患者到专业的老年精神科评估,医生一般会从躯体疾病、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等多方面来评估,以明确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老人的认知受损。有时抑郁症与老年痴呆可能是共病,有些患者的抑郁也可能是痴呆的前驱阶段。

  4、老人突然变得“懒了”,总爱躺着。原来是很勤快的人,很爱收拾家,现在什么都不爱干了,也没有干什么,就总说累、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保健益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