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90401393682160328.jpg

5种最不靠谱的减肥法 专家支招减肥之道

中国好营养 2019-04-01

  受访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

  

  1. 过分相信减肥产品

  真相:夏季的减肥巨大市场,也引来了减肥产品商家的目光。很多减肥产品的广告随处可见。什么“三天瘦”“一下就瘦了”。各种宣传口号都迎合了懒MM的不爱运动的心理。目前,市场上,特别是网络上的大多数减肥产品都不合格,它们或是夸大了减肥效果,或是某些成分危害人体健康。

  2. 保鲜膜瘦腿

  真相:专家表示,缠裹保鲜膜减肥并没有科学依据。由于保鲜膜影响体表散热,造成局部温度增高,排汗增多,但多半是水分的渗透,脂肪的消耗却很少,反而容易引起湿疹、毛囊炎等皮肤病。此外,保鲜膜本身是化学物品,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其他潜在的危害。

  3. 汗流浃背就能瘦

  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大。

  4. 水果当主食

  真相:不要以为水果代替正餐就能达到减轻体重、降低体内脂肪的效果,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也会造成体内脂肪的堆积。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多是水分和糖分,仅有少量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人体所必需的另外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在水果中却含量甚微。如果经常用水果当餐,人体代谢所需的大量营养无法得到满足。

  5. 多吃鸡蛋补充蛋白质

  真相:肌肉的生长确实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健美训练时,为了满足肌肉的生长,蛋白质的摄取量需达到每天1.6至2克/公斤体重,在摄入如此大量的蛋白质时,如果不会合理选择食物,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可能就是过量脂肪的摄入。

  

  ◎专家支招

  减肥应该循序渐进

  “我经常听到一些爱美的女士为了减肥而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只吃水果。长此以往,必然会事与愿违。”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表示,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它只含有少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及极少的蛋白质,根本无法满足我们一个上午的代谢需要,反而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陈超刚表示,进食应遵守“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的三餐定律,千万不可因减肥而破坏这项原则,规律有节制的饮食方式,自然就确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减肥瘦身打下基础,才会瘦得健康。

  “有人觉得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已经足够,其实是不对的。营养均衡的早餐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力,也可以克制吃零食的欲望。所以,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少既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瘦身减肥。”陈超刚提醒,节食并不意味远离所有富含脂肪的食物。想减肥绝不是不摄取油脂、糖,而是要适当摄取,并避免身体积累过多热量。

  有一种观念认为,只要减少摄入热量,不需要运动也能减肥。对此,陈超刚指出,节食可能会瘦下来,但无法长时间保持,过段时间又会反弹。“减肥的原理是你摄入的热量要比消耗的热量少,你虽然节食了,可是缺乏运动也没有让你消耗足够的热量,这样是不利于减肥的。”据其介绍,高效率的有氧运动是公认的最好的减肥运动。

  跳绳、骑车、步行、跑步、游泳都是绝佳的有氧运动。身体通过呼吸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运动的肌肉,在酶的作用下代谢糖原和脂肪以提供能量,维持不断进行的运动。有氧运动超过20分钟,血液中的血糖基本消耗后,身体就要调动糖原和脂肪作为热源提供能量,所以每次进行2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训练,对减肥最有效。

  陈超刚指出,导致发胖的原因是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的热量,跟什么时候进食也大有关系。他建议,一般情况下,早餐时间安排在早上6点半到8点半;午饭则应在中午12点进行,1点前结束;晚餐不能吃得太晚,最好晚上六七点开始,八点后就不要再吃了。

  陈超刚表示,从医学上来说,易胖者的体质有下列几个特征:首先,是胰岛素的分泌量过多。胰岛素能促进糖分进入脂肪细胞,最终形成脂肪堆积于体内,所以胰岛素分泌量多的人自然容易发胖。

  其次,是小肠分泌的淀粉酶、甜精与消化酶不断增加,因为这些消化酶都有促进糖分吸收的作用,所以它们的分泌量增加,也会导致肥胖。陈超刚指出,大豆及其制品含有改善易胖体质、预防肥胖的成分。大豆及其制品属于优质蛋白质食品,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钙、钾等成分,且含热量低。所以,当感觉最近油水太多的时候,不妨多吃大豆与豆类制品。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好营养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