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杀人?你被误导了

科普中国-果壳网 2016-07-12

  “机器人杀人了”,这句话是不是会让你毛骨悚然?因为在这句话中,机器人是“杀”这一动作的执行者,机器人就成了有感情的“谋杀者”。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小说和科幻片里才有的情节。

  现在的工厂大规模的机械化,涉及到机器人的人类死亡事件,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类事件以前发生过,以后也还会再发生,因为机器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如果每次出现工人死于机器事故时,就用类似“机器人杀人”的标题,这样做几乎是在误导、甚至近乎不负责任。这些机器人只能以飓风( “杀”人的方式去致人死地。它们无法像某些动物那样杀人,更别提人类意义上的“谋杀”了。然而,大多数人看到“机器人杀死工人”时,首先涌入他们脑海的,却偏偏就是“谋杀”。

  而这样为了吸引眼球而进取的标题,将会带来高昂的代价。

  首先,一些人对机器人会产生毫无根据的恐惧感,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毫无必要的“人工智能的冬天”出现——技术的开发将不再获得研究经费。这将会延迟或拒绝掉机器人所能带给工业和社会的大量好处。

  另一方面,因为机器人并没有责任感,人类才应该为机器人做的事情负责。然而,这些有误导性的标题,不但引发了让机器人当替罪羊的危险,而且放过了那 些本应负全责的人类设计者、配置人员和用户。与其造“有道德的机器人”,不如有道德地造机器人,毕竟在这类事故中,人为错误才是罪魁祸首,而不是机器人的 问题。尝试制定机器人需要遵守的“道德法规”,需要我们为它们提供像人类一样的常识去遵守法律。与其走进设计上的死胡同,我们其实可以寄望于约束机器人设 计者的自我道德,一如我们在设计合乎道德的非机器人技术时所考虑的那样。

  诚然,把报道标题改成“员工在机器事故中丧生”这样就没那么抓人眼球了,但这正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事实是,不管人们从科幻小说看到并相信的机器 人形象可能是什么样子,也不管机器人在遥远的将来可能做些什么,我们认识中的“真实意图”、“情感”和“目的”,现在的机器人还通通没有。而与最近那些危 言耸听的说法相反,它们在近期也不会获得这些能力。相反的,要如何去规范机器人的设计生产与使用才是目前需要考虑的关键。(编辑:卷扬机)

  本文版权属于科普中国(kepuchina.org)与果壳网(guokr.com)共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优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果壳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