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正与我们渐行渐近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6-11-08 |
宁德核电。(图片来源:中新网)
新能源开发作为很多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早已被各国政府提上日程。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其中核能以绿色、高效、低碳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可规模化生产等突出优势成为目前最为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442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并有66座在建。
核电站的发展历程
1942年12月2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前苏联建成。从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建成至今,核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核电站使用的是早期原型反应堆,被称为第一代核电站,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示范形式来验证核电在工程实施上的可行性,并不作为发电站使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高速发展阶段,核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了验证。这一阶段陆续建成了电功率在30万千瓦的压水堆、沸水堆和石墨堆等核电机组,这些核电机组也被称为第二代核电站。早期,第二代核电站的安全系统需要由操作员人工启动,通过指令来进行机电操作,依靠电力系统运行。之后,大部分核电站增加了若干自动的安全功能,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启动安全系统,还无需完全依赖于电力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目前我国仍在运行的核电站大多采用的是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运行情况良好。
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进入减缓发展阶段。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这些事故使人们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核泄漏事故的发生也促使科学家们研究更安全、高效的核电技术。第三代核电站正是在这个阶段启动研究的。
21世纪至今是复苏阶段,第三代核电站以其更安全、高效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AP1000核电技术在发生堆芯熔化事故时能有效防止反应堆压力容器熔穿,将堆芯放射性熔融物保持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使放射性向环境释放的概率降到最低,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与此同时,第四代核电站技术的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中。可喜的是,中国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使我国掌握了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技术、设计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中占得先机。未来,核电必定能为我国带来巨大和经济效益。(王懂)
本文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冬娥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刘帮勇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