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a5b7c82a418e024f508.jpg

王大中院士:自主开发 探索先进反应堆发展之路

科普中国 2016-07-22

   老一辈科学家解决了我国有没有核科学的问题。今后,我们要解决的是核能将如何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问题。


    王大中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193532日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自幼就学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611962年为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19811982年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进修,并在西德亚琛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591966年参加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设计与建造,建立反应堆热工实验室及零功率反应堆。19691979年从事热中子钍增殖堆及高温气冷堆研究,任反应堆设计室主任,反应堆工程总体室主任。19811982年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气冷堆研究。1983年以来,主持低温核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 

  王大中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研究项目,1986--1993年任863高技术计划能源所副所长,所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核学会理事长,核科学与工程杂志副主编。 

  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领导了我国自行建造的屏蔽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主持领导建设清华大学反应堆热工试验基地,曾先后建成高压水热工回路,液态金属热工实验回路,高温氦气热工回路以及核供热堆自然循环两相流实验回路等大型实验装置。为创建我国高教系统核能研究基地和发展反应堆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积极倡导和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堆研究时,他提出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可使模块堆的单堆功率提高一倍以上,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回国后,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项目——高温气冷堆研究。提出我国应采取发展模块式高温堆的技术路线,并领导研究和设计了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该堆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列为863计划重点项目,于2000年建成,2003年满功率运行成功。 

  80年代以来,主持领导低温核供热堆研究,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应用新领域。主持设计与研制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该堆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运行的壳式核供热堆,具有一体化、自稳压、自然循环冷却、非能动余热载出等先进特性。该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研制成功一种独创的反应堆水力学控制棒驱动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反应堆运行,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主持领导200兆瓦大型核供热堆工程设计和技术攻关,国家已批准建设首座200兆瓦核供热堆。研究与发展了核供热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核能制冷,热电联供,核能海水淡化等,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评价。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