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李佩:“中科院的玫瑰”永留香中国新闻网 2017-01-12 作者:张素 |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悼李佩:“中科院的玫瑰”永留香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在这个晴朗的冬日走了。
一年前,中新社记者曾有机会问她如何看待外界冠以的“玫瑰”称号。满头银发的李佩先生坐在狭小书房一隅,轻快地说:“我喜欢花,希望像花一样美,但那是90年前的事了。”
那段时间因为媒体报道,李佩在互联网上“火”了。这位几乎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见证了后辈口耳相传的“历史经典”。她的人生却是跌宕起伏,中年丧夫、晚年丧女,令闻者唏嘘。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历经磨难的李佩活出“铿锵玫瑰”的姿态。得知丈夫遇难当晚,她“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办完女儿的后事,她“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布娃娃,几日后像平常一样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晚年的李佩依然把日子过出“花样年华”。近80岁时还在给博士生上英语课,81岁开始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等到94岁那年办不动了,就开始组织一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先生,每周开小型研讨会。除了学术方面,她还张罗着在小区内收拾出供老人们读书下棋的地方,为保护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们曾集中居住的小楼奔走疾呼。
2016年1月23日,经由李佩的学生牵线,中新社记者拜访了深居简出的她。步入她已生活了60余年的家中,宛如走进一座信息时代的“孤岛”,处处留有时光的痕迹。
客厅里摆放着一架从美国带回的钢琴,盖着白色蕾丝布,上面又摆着一些老物件。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独女郭芹在看着琴谱练琴,李佩站在琴旁,郭永怀坐在沙发上,都是笑容满面。
1956年应钱学森之邀,夫妇俩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归国,郭永怀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参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工作。1968年10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返京,因飞机失事而殉职;20世纪90年代,郭芹病逝,照片上的“我们仨”独留一人。
近年来,李佩习惯蜷缩在朝南书房的沙发里,依偎着一台电暖气。“开着暖炉子,一年的电费花了不少。”她无奈地说。由于年事已高,她不仅畏寒,记忆力也在一点点退化,习惯重复已说过的话。
记者探访当日,李佩说得最多的是“我就记得做了一件好事”:为邓发将军申办护照。
1945年9月—10月,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共中央决定由解放区职工联合筹备委员会主任邓发参加由朱学范为团长的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但在办理护照的过程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阻挠。
“我心想,无论什么国家的人,或者说什么语言,都能参加世界工会代表大会,这不是好事吗。”李佩喃喃着说。据记载,时任朱学范助手的她建议通过劳协途径,为邓发申办到护照。在那届会议上,朱学范当选世界工联副主席,邓发当选世界工联候补执行委员。
李佩也会偶尔与记者说起自己的往事。她的父亲是任职于开滦煤矿的工程师,母亲是没念过书的家庭妇女,“但母亲一定要女孩子读书识字,说要不然会让别人看不起”。提到与郭永怀相恋的康奈尔大学,她只记得“我学经济专业,想着以后实在不行就去当会计”。
李佩还会教记者说“You are pretty”,发音标准,姿容优雅。她说,学英语在于弄清单词和句子的章法,“一句一句翻译的做法不对,学会几个好的句子,什么都有了”。
聊到她最喜欢吃的蒜蓉面包,“我带了面包给其他人。我说要烤一下吃,如果不告诉他们,准是凉着吃。”她得意地说。
有人还记得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的一幕: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并列而坐,讨论“钱学森之问”求解的根本出路。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首先说“要靠民主”,郑哲敏院士紧接着说“要有自由”,李佩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论”。2016年2月,她应邀为青岛科学艺术馆写下了这12个字,字迹娟秀。再以后,她便住进了医院。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谢世,许多人借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谚语为她送行。记者翻看一年前在李佩寓所里记录的瞬间,暖暖阳光照在她的面容上,美丽如斯。(完)
责任编辑:lijia
上一篇:刘季和:为麻风病奉献一生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