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25日,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李振声诞生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8

  

  从大西北到黄淮海,从黄淮海再到渤海地区,李振声用他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使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让地里的作物茁壮成长。而他自己同时也把一生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黄土地。他,无愧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1931年2月25日,李振声出生于山东省淄博的一个农村,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此后,他开始了研究小麦杂交的艰难历程。

  李振声曾响应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在西北植物研究所进行小麦育种的研究。那时,农业生产上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导致小麦减产20—30%。李振声系统搜集鉴定了800多种牧草,开展远缘杂交。他带领课题组做了大量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对杂种进行鉴定与筛选。最终育成了一个具有相对持久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偃6号此后成为我国推广时间最长的自育小麦品种,并于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除了心系小麦的科学研究,李振声还高度关注我国粮食生产。他曾积极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为农业生产提出科学建议。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曾说:“在荣誉面前,我一方面对政府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表示十分感谢;另一方面感到更应进一步做好工作,牢记“发展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尽管李振声先生目前身体状态不佳,但他还是不断地寻找机会,争取去各地的小麦试验田走走,回到他奋斗过的西北看看。可见,他是如此热爱那片土地和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育种事业。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