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院士”陈宗懋的茶学人生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8 |
中国是茶的故乡.千百年来,中国人种茶、饮茶,向世界传播着茶文化。
在中国茶学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茶叶农药残留研究,提出多种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和预测模型,开创了我国茶叶农残研究的先河;他主持制定了18项国家标准和5项部级标准,对于降低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推动茶叶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领导的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唯一认可的检验机构; 50多年专注茶叶研究的他只为让中国茶,放心喝!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
1933年,陈宗懋生于上海。父亲经商,母亲是医生。母亲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从小就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上学以后,母亲更是把他送进好的学校。
陈宗懋中学是在上海清心中学读的。这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功课方面管得很严格,尤其是英语,管得更牢。这为他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英文基础。1950年,陈宗懋中学毕业。那一年全国统考刚刚开始,他报考了复旦大学,原本想学医学,阴差阳错学了农学。在这里,陈宗懋却发现了植保、昆虫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陈宗懋所学专业被调到新成立的沈阳农学院。他在沈阳学习两年,专业是植物保护。1954年,大学毕业后的陈宗懋被分配到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从事甜菜病害的研究。 直到1960年2月,他调被到位于杭州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此开始,陈宗懋院士的人生与茶叶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陈宗懋院士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带领团队先后进行了6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残留、降解动态的研究,提出2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陈宗懋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农药的水溶解度是决定茶叶饮用安全性的重要参数。他先后六次在国际上修改和制定茶叶中农药残留标准,修改后的标准比原来的放宽了100倍,最多的一个放宽了1500倍,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造了条件。
1996年和1999年,陈宗懋院士向农业部提出建议,在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品种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得到农业部、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专家的认可和采纳,并于1997年6月和1999年11月颁布实施。
经过多方努力,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水平已经从1999年的80%超标降至2007年的18%超标。
近几年来,陈宗懋院士一直在竭力推动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还有利于身体健康。陈宗懋说,茶叶作为一个保健的产品应该多宣传,让大家多喝茶,提高身体素质。他认为,宣传喝茶一是有益于健康,二是也有益于提高文化素质,宣传茶叶文化。
中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但茶叶的人均消费还很低。根据调查机构欧睿(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费量是3157克,而中国则以人均茶叶消费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倡导茶为“国饮”,不但能促进茶叶消费,提高人体体质,还能带动茶叶生产、加工、服务三大产业的发展。
陈宗懋表示,茶叶是一个特别大的产业。“茶叶的产业链很长,第一产业主要是茶技术,第二产业大量的也是茶技术,到第三产业主要是茶文化了。现在茶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角的临界点,有这么大的茶叶种植面积,但目前产量还不高。”
随着茶产量的不断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出口和消费过低是当前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如何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陈宗懋院士给出了他的建议:“传统的好的东西要保留,同事也要运用创新的理念加工茶产品。例如我们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把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提取出来用以出口。同时,运用科普的方法向大家普及饮茶的益处,这一点也很有必要。”
耄耋之年的陈宗懋院士,依然活跃在茶叶科普和茶文化传播的第一线,他主编的《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叶大辞典》,早已成为中国茶学研究和茶叶科普领域的扛鼎之作,并获得第四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如今,84岁的陈宗懋院士还在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奔走呼号。五十多年如一日和茶打交道,茶的清新隽永之气早已深附在他的内心深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为让中国茶,放心喝!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姜卓俊:退而不休的“草莓教授”
下一篇:“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伍健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