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钧: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奠基人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8

  

  孙钧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1976年,他在国内率先为进修人员和青年教师开设了“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问题有限元法解析”、“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等一批新课程和专题讲座,为以后国内这一学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刚刚开始发展地下工程建设暨军事国防工程,但还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年轻的孙钧当时已经有工程力学和桥梁建筑基础,孙钧受命转行,研究地下工程。

  孙钧曾说,困难是很多的,但是通过摸索,要钻研进去是可以做出来的。作为我国地下工程建筑专业的创立者,孙钧一直都关注且参与了城市地铁工程的研究,他曾承担了上海市第一座地下铁的勘测和设计,建成了至今国内外最大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气压箱法修建的地下车站结构。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多元化。孙钧认为,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孙钧参与了国内很多重大工程,他研究设计了世界最大越岭铁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三峡船闸高边坡岩体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等等。孙钧负责研究的苏通大桥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

  孙钧是国内外岩土与地下结构学家,他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几十年,然而在大学里,孙钧读的却是土木工程专业,他靠自学成为了地下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

  一种正直的感情,使得孙钧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他说,做人第一条就是要爱国,我们是中国人,要有志气。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国家使命感使得孙钧为了祖国的需要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地下建筑探索之路,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几十年来,孙钧培养了自己对从事的科研事业的兴趣,就是这份兴趣一直支撑着他去学习、去钻研,他热爱这份事业,更热爱生活。他常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钻研就会产生兴趣。对于所从事的专业有认识了,就有兴趣,钻进去了就更有大的兴趣。

  不论境遇如何转变,孙钧都没有放弃过学习和科研,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慢慢接触到了岩石力学,这为他今后的科研开启了一扇门。

  工作之余,孙钧最大的爱好就是守着电视看足球赛。他说,如果身体允许,自己可以做三级裁判。孙钧经常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他对成功的独到见解。

  回首往昔,孙钧有点遗憾,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期盼。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再多做一点,多为我国的地下建筑事业做些贡献。“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历久弥坚,“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情怀催人奋进,这也是孙先生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