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国光:治校南开 与光同行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9 |
母国光1931年1月出生于辽宁锦西,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谈起当年考大学时的往事,母国光说18岁时的自己和如今的学子一样,选择专业时也有过困惑。老先生当年甚至曾有过认为物理不吃香而一心想转系的经历。
起初对物理并不热衷的母国光,就这样在南开大学物理系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毕业后母国光留校任教,1954年校领导派他去了当年刚成立的光学教研室,23岁的母国光在学了四年物理后开始接触光学。
1956年在南开大学的讲台上站了四年后,母国光去了位于长春的中科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进修应用光学。25岁的母国光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其在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1月16日,国家多部委联合决定集中技术力量研制彩色电视系统,轰轰烈烈的彩电大会战开始了。由于当时政策上要求自主创新,不学外国,因此许多技术难题一下子涌现在各位专家面前。显像管制造就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
能够参加汇集了全国顶尖专家的彩电大会战,是每一个光学工作者的梦想。但是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母国光未能加入。就在这时一位专家组的成员,同时也是母国光的同学找到了他,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接到同学的邀请后,母国光想到了在长春进修时的经历,“我在长春进修时,王大珩跟龚祖同安排我做个苏联的马克苏托夫镜片的报告。说明这个镜片为什么好?因为简单。它能够矫正像差,跟反射镜放在一块矫正像差效果特别好。我在做报告的过程中了解到镜头里面存在像差,如果把像差下的马克苏托夫矫正后,就可能矫正彩射线。花了几天的时间设计,然后交给他们。他们一试,还真好。”
70年代末,世界光学领域面临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由于化学燃料不可避免的自然褪色,因此感光胶片记录的彩色图像无法长期保存。
1980年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母国光接手了这一课题。“在国外学习时,教授安排了一个题目,让褪色的胶片恢复原来的彩色。我当时就想利用光学概念,把鲜艳的颜色编成码,就是把红的编成一个码,绿的编成一个码,蓝的编成一个码。接着,我们拍个黑白片子,用光学方法再解码,加上红绿蓝。红绿蓝编成码后不再是颜色了,没有了黑白胶本,这张片子就可以用光学的方法再返回去。这个题目做好大概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教授非常高兴。
这编码然后解码什么,你就这个题目做好之后,大概花了两个多月吧,我们教授非常高兴,说这个题目做得好。所以我们从那开始,我们说的叫彩色胶片恢复原来图像,恢复彩色的。
在解决彩色胶片褪色的问题后,母国光于1981年回到国内,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做进一步尝试,逐步实现了只用黑白胶片就能拍摄彩色图像的技术。在那个没有彩色数码照像机、电脑技术也不发达的年代,解决了保存彩色影像的技术难题。凭借此项技术,母国光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个人则在1991年至1994年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中国首架商用飞机登陆南极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