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未来科学大奖: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获奖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1-04 作者:董瑞丰

  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9日公布,清华大学的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北京大学的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奖金各100万美元。

  据介绍,施一公因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而获奖。RNA剪接的异常可导致多种人类疾病,但在施一公的研究之前,剪接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没有得到阐明。

  潘建伟凭借其“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而获奖。近年来,潘建伟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学方面的创新技术,并利用基于光纤和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量子保密通信,未来有望带来一个连接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的实用量子通信网络。

  许晨阳的获奖依据则是“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这位“80后”科学家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问题, 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大陆企业家和华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于2016年成立,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作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希望通过奖励能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得主为清华大学的薛其坤和香港大学的卢煜明。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