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亚湘:拳拳母爱,点燃“科学之光”科普中国 2016-05-30 |
记者手记
他26岁获得英国剑桥数学博士学位,28岁回国成为中科院当时最年轻的正研究员,35岁担任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39岁成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亚湘的履历在很多人看来,都过于顺利,他真像是个上苍青睐的幸运儿。
但在我们与袁院长的访谈中,当问及他得到如今的成就时,一定十分艰辛,在行进的路上是否后悔过?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有什么愿望?袁院士一字一顿地说:“用尽所有的钱,让面临心衰竭的妈妈,多活上20天、30天…”
一个简单的问题,揭开了这样一段历史:许多年前,他的母亲点燃了家乡的那盏老油灯,如豆的火光慢慢放出光彩,照亮了在孩子迫切的眼中崭新的课本,更照亮了他今后通向世界最高等数学殿堂的道路。
“我出生和生长在湖南资兴,那一年我刚四岁,家门前便是村里的池塘,所谓人杰地灵应该就是这种景象。但再是水美人好,湖南的乡下始终抵不过城市里良好的 教育氛围和条件。我眼看着村里的堂哥堂姐们纷纷走向学堂,自己也萌生了对读书的渴望。但在外界人眼里,四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去上学呢?”
用袁亚湘的话来说,母亲是他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她虽然是个农村的老太太,自己也不认识字,但她的算数很好,加减乘除都没问题。
“当时,妈妈买了一年级课本,语文这些教不了的,就让我去找隔壁大两三岁的堂哥们学”。袁亚湘打趣地说:“只要他们放学回来,我这个二道贩子就去了,一年学下来,我比他们学的还好,所以启蒙非常早”。
15岁时袁亚湘高中毕业,那时候国内还没恢复高考,本身就是农村生农村长的他,与大多数人一样面临着无望的未来。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里,祖祖辈辈都延续着 一样的轨迹,按部就班的生老病死,谁又能活出什么新意呢?没有选择,他只能与黄土地乱草堆为伴,用书生的手拿着锄头,老老实实做了三年真正的农民。
“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对你没坏处!”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在农村繁重的劳作之余,就是母亲这一句最淳朴的话,让袁亚湘延续着看书的习惯。
谁也不会料到,1977年在高考中断了十年后的第一次高招里,这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伙竟拿到了湘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让他鲤鱼跳龙门,一跃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直到1982年,国内的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领域几乎是空白。已在中科院读研究生的袁亚湘,得到了导师冯康的推荐,经院里研究,组织推荐他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
父母在,不远游,何况这一去就要漂洋过海。学术固然重要,但在袁亚湘的心中,家也是牵牵盼盼放不下的牵挂。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母亲的一句话摆明立场。“你大学毕业了到北京,现在就是国家的人了。我知道你重感情,我巴不得自己现在死掉,让你没有惦记,你得要好好为国家学习,全心全意为国家做事情”。
就这样,袁院士踏上了留学英国的漫漫道路,在神圣的数学殿堂中走到现在的高度。
人们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总是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或许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后面,可能还有一位既默默无闻却又伟大的母亲。
光明网记者 金赫
视频连接请点击:http://tech.gmw.cn/scientist/2016-05/27/content_20290032.htm
责任编辑:fangbw
下一篇:杨绛先生:七个“成语”贯穿一生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