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60711145318.png

陈远辉:“蛇中熊猫”野外研究第一人

科普中国 2016-07-11

  “蛇博士,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科技日报记者到达莽山烙铁头蛇重点保护基地时,陈远辉正被一群家长和孩子围住。

  在莽山,最著名的,便是这位传奇“蛇博士”和他发现的我国第50种毒蛇、濒危野生动物莽山烙铁头蛇了。

陈远辉 的图像结果

  1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第一批濒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14个物种的数据,莽山烙铁头蛇数目仅在430至502条之间,且数量呈下降趋势,是名副其实的“蛇中熊猫”。陈远辉,则是“蛇中熊猫”野外研究第一人。

  行医偶遇 弃医护蛇

  陈远辉医科中专毕业,因对蛇类研究的特殊贡献,获评林业高级工程师,被人们敬称“蛇博士”。

  在郴州蛇类防治研究所从事了11年的蛇伤治疗与研究后,陈远辉去了莽山从事医务工作。

  1984年的一天,陈远辉收治了一位工作时被蛇咬伤的莽山护林员。病人描述:咬人的是一条大型毒蛇。三角形头、全身绿色、尾巴白色。

  陈远辉对毒蛇很熟悉。眼镜王蛇是黑色、竹叶青是绿色却不是大型毒蛇、五步蛇虽是大型但为褐色.....他敏锐地察觉,这可能是一种未知毒蛇。

  那以后,陈远辉开始利用休息时间上山寻找这种蛇。直到五年后的一天,他获悉有蛇贩子抓到两条毒蛇,赶去一看,正是病人描述的那种蛇。

  后经专家鉴定,它就是我国第50种毒蛇——莽山烙铁头蛇。

  陈远辉由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不懈地研究、人工繁殖,并与当地林管部门、老百姓共同积极的保护下,莽山烙铁头蛇从最初的300条左右,扩展到了2008年冰灾前的600至800条。

  1994年,他成功人工繁殖出莽山烙铁头蛇。孵化出的近百条幼蛇被放归了保护区核心区,有效保护和扩大了莽山烙铁头蛇的野外种群数量;20多年野外考察,行程万余公里,最终将该蛇种的分布范围锁定在100平方公里左右,证实了这是一种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的濒危生物蛇种。

  只为寻它千百度

  2008年,我国发生的罕见大冰灾,给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莽山现在还有没有、有多少这种蛇?冰灾后,陈远辉每年都去野外考察。他多次和广东省科学院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联合考察,并在英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杂志》、中国《蛇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调查文章。

  “这几年,我不断发现了莽山烙铁头小蛇,三次发现方花丽斑蛇,这说明莽山生态系统在恢复,也说明我们有能力保护好濒危物种。濒危物种对生态平衡的维持有重要意义。”陈远辉说。

  九死一生

  “我被莽山烙铁头蛇‘吻’过9次,两次差点死了。”陈远辉说。

  2003年8月18日,他第9次被咬。

  当时,正在放生一条野外捕捉到的幼蛇的他,被幼蛇咬到了左手中指。

  陈远辉十分清楚“黄金自救3分钟”的宝贵,可这三分钟竟被他的痴迷耽误了。“那是我第一次发现的野外幼蛇。我觉得很珍贵,在忙着拍它的第一手照片和录像。”

  还未及下山,他已昏迷。蛇毒导致的肿胀也从他的手指蔓延到了胸部。“真是痛到骨头里和心里了。”陈远辉说。昏迷三天三夜后,他捡回了一条命,但永远失去了左手中指。

  “这辈子,我注定要和它们相守。”陈远辉说。他希望建立一个野外生态研究基地,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无线电跟踪”:“我们还没有过它野外繁殖的第一手资料”。

   

责任编辑:ttyy88121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