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64424_14803221832581n.jpg

徐旭常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6-11-29

  他一生只做三件事,改进煤燃烧、改善土壤、教书育人;他虽是院士,又被称为“亚洲火神”,但他在学生眼中,始终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他虽已离开我们,但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将一直激励后人前进。

  徐旭常多年来从事热能工程、锅炉、燃烧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结合我国能源工业的实际需要,研究改进了煤粉燃烧和流化床燃烧设备,发明创造了煤粉预燃室和带火焰稳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烧器;他大胆变废为宝,利用脱硫石膏来改善碱性土壤,大大提高了碱性土地的农作物产量;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32年11月29日,徐旭常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53毕业于东北工业学院,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班。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旭常在煤的燃烧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想方设法提高煤的燃烧质量。他针对当时国际性的难题——“旋流煤粉预燃室”的燃烧问题,做了大量的试验,最终发明了新型旋流煤粉预燃室,并且还注意到预热室中煤粉浓度的分布极不均衡,提出了“煤粉燃烧稳定性三高区原理”,进而,在这一原理的指导下发明出了“带船型火焰稳定器的煤粉燃烧器”,这两项发明分别于1984年和1989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二等奖,当时曾大力推广应用,国家每年从中获得经济效益3亿元之多。

  徐旭常在土壤改良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作为一名热能工程专家,变废为宝、循环经济一直是徐旭常所推崇的。于是他开始利用脱硫石膏来改善碱性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脱硫石膏含水、含灰量较大,再次利用的可能性较差并且堆积会占用土地资源。徐旭常对此进行了反复研究,对我国基本不长任何作物的大面积简化土壤做改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脱硫石膏来改良碱地,徐旭常创造了一条可行的循环经济之路。

  徐旭常长期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曾在《浅谈教育育人》中提到:“研究生的教育要发展两种制度——双向选择制和合理流动制。所谓双向选择制,即包括学生对指导教师的选择,又包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择。”徐旭常还提出,在研究生期间要对学生和老师不断地进行业务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制度,这是推动双方进步的最有效办法,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要求。

  虽然在2011年,徐旭常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在科研中辛勤耕耘、严谨投入,在教学中的和蔼可亲、默默付出,在工作中坚持而不放弃,谦虚不张扬的精神,将成为后辈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本作品为“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 吕芮光]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