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风采2.jpg

分子生物物理学家施蕴渝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7-04-21

  

  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计算生物学研究;她领导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机构生物学教学体系;她为中国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是施蕴渝,一个分子生物物理学家,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

  1942年4月21日,施蕴渝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施蕴渝老师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和科研,培养了一大批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1997年,她被评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科研者,施蕴渝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她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老师,施蕴渝始终认为,教师的天职就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结构生物学与计算生物学教学。在国内完全空白的条件下,领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施蕴渝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生命科学学科原创性工作少的问题,在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基础教育和宏观生物学领域的教育。在施蕴渝任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期间,学院引进了一大批优秀年轻的人才,博士点由2个变成了7个,并且获得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成为了教育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施蕴渝领导建立了蛋白质核磁共振实验室,完成了一批重要的蛋白质的结构测定与功能研究。发表论文和著作数百篇,其中百余篇发表于国际SCI期刊。她还是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负责人,也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创新人才群体的负责人。她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结构基因组研究项目,为我国的结构生物学的发展,为我国结构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贡献。

  “当我们在国际大会上以一个中国科学家的身份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确感到非常的自豪。人的一生,就如同登山,登山的快乐就是在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艰辛,他可能就没有如此的快乐。”这就是施蕴渝,在她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体味着艰辛,也感悟到了幸福。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