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家方俊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7-05-05 |
他为人耿直、待人真诚,深得同行和后辈的敬重和爱戴;他乐于奉献,言传身教,深为大家所称赞;他工作认真、勤于专研,做出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成果。他就是我国当代地球物理学的开拓者——方俊。
方俊是江苏武进人,1904年10月出生于广州。1923年9月进入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但由于家境困难,很快便中途辍学。1926年考入在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做练习生,在那里的四年时间为其之后的学识奠定了基础。在之后,他不断追求,为开拓我国地图投影学,大地重力学、地球形状学、固体潮和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俊的早期研究工作是从地图学开始的。在20世纪30年代,他和曾世英一起编纂我国第一幅较完整的地形图——《中华民国地形挂图》,并首次在我国将地图投影理论应用于地图的编制,撰写了多篇论文及《地图投影学》专著。1957年,在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工作时,他提出的方格模板计算方案,被编入苏联、东欧和我国的教科书,被称为“方俊方格模板法”。
从60年代起,方俊的研究工作转为向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空间科学服务,积极进行人造卫星轨道的地球引力摄动研究。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他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写出了专著《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作为上述工作的系统总结,被国内各方面所广泛研究。
为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1978年,在他74岁的时候仍然接受了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邀请,去国外完成了9个站点的重力潮汐观测,并和比利时的梅尔基奥尔教授共同发表了“中国的固体潮观测”的论文,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87年,虽然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仍以极大地毅力学习使用计算机,从事“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测绘事业的创建和地球物理事业的发展。
在其在科研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从50年代起,为新中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他的学生遍及测绘、地震、地球物理等各个领域。
1998年5月5日方俊逝世。他数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始终随时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课题。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